首页 > 货币 > 正文

“双碳”投资方兴未艾 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大有可为

新华财经|2021年10月24日
阅读量: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此间正在上海举行的由CF40主办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来自全球的大咖们热议绿色发展新机遇。

新华财经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 王淑娟)目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各国的共识,在实现“双碳”目标之下,大量的资金需求涌现。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此间正在上海举行的由CF40主办的“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上,来自全球的大咖们热议绿色发展新机遇。

“双碳”投资方兴未艾

渣打集团首席执行官Bill Winters表示,渣打通过调查发现,标准化的全球测量和披露框架,能够让企业提供清晰、可比较和一致的数据,并帮助他们加速低碳转型。为协助碳密集型企业实现转型,有效和强大的碳市场是其中的关键因素。碳市场可以帮助把资金引向减少或消除碳排放的项目或活动,并从环境中除碳。

据渣打测算,中国要达到“碳中和”目标总共需要127万亿到192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相当于每年需投入3.2万亿到4.8万亿人民币。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表示,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双碳”领域将是一条又长、又宽、又厚的投资赛道,可关注如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绿色基础设施等诸多重点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认为,金融可以在碳市场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可以提高碳市场的定价效率,借助金融工具,碳定价可以从现货的单一价格,拓展为由多种期限构成的价格曲线,便利市场主体跨期决策。其次可以便利风险管理,金融工具提供对冲风险的渠道,方便市场主体更好的管理碳资产的风险敞口。第三是金融可以便利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目前各国的碳价各异,全球没有形成统一的碳市场,也没有统一的路径。一种可行的方式是,通过各国金融市场的联通,探索碳市场的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全球共同减排。

中国央行积极引导绿色金融探索

越来越多的央行开始积极应对气变风险,有的央行将应对气候变化直接纳入央行职能,比如英格兰银行;有的央行不新增央行的职能,但是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现行的政策框架,比如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以货币政策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先行者。

2016年我国率先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近年来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健全。外滩绿色金融报告《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提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中的重要功能,央行可以重点推进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强信息披露要求,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并深入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

朱隽透露,当前人民银行正在组织开展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重要工作。

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方兴未艾,中国正发挥引领作用。2016年人民银行提出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担任这一小组共同主席,引导国际社会开始绿色金融的探索和研究。朱隽表示,今年人民银行再度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会同G20各位同仁牵引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近期已经获得了G20部长会的通过。建议今后中国在多双边国际平台,应该继续发挥先发优势,引领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家
文章:556 人气:558
作家介绍
手机扫码访问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