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市 > 正文

健全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大有可为

《债券》杂志|2024年04月18日
阅读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存贷款服务已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通过健全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存贷款服务已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通过健全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积极成效。我国已基本建成综合性普惠金融体系,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一是基础金融服务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发展迅速。全国已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保持高增速。二是多层次普惠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承保端,保险公司不断推出惠民保、普惠型家财险等创新产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投资端,保险资管推出纾困产品等,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普惠理财产品服务体系探索构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达1.14亿人,全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四是多层次债券市场功能不断发挥。支持银行发行小微、“三农”等专项金融债,拓宽普惠信贷资金来源;柜台债券市场满足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截至2023年末已服务超3178万投资者,托管债券规模达7838亿元。

新形势下,普惠金融发展面临新要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健全普惠组织体系、提升普惠金融效能给出实施路径。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普惠属性决定了相关服务具有客户数量庞大、单笔业务规模小、获客成本高的特点,如何平衡普惠金融产品准公益性和盈利性,如何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成为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同时,还存在中小金融机构内控机制薄弱、普惠金融产品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部分资管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波动时期易发生“赎回潮”等问题。这些都说明普惠金融既大有可为,也需尽力而为。

要充分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效能提升。金融基础设施作为金融市场的管道和枢纽,天生为市场的安全、效率保驾护航。中央结算公司为柜台债券投资者提供账务复核查询服务,提供第三方透明性监督。理财中心建设中央数据交换平台,支持理财业态高效、低成本的信息交互,持续建设完善行业统一信息披露渠道。中国银保信面向保险投资者提供保单一站式查询。

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新兴科技的发展为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金融服务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有效降低因普惠金融业务分散、小额、多样而带来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普惠金融整合行业数据、加强数据治理,便利普惠服务联动合作,也可为建立风险监测、防范和处置机制及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展望未来,在加强政策引导和治理协同的前提下,拥抱金融科技,健壮金融基础设施,着力建设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多层次普惠金融体系,使普惠金融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原载《债券》2024年3月刊,作者钟言)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传播矩阵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