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供应链金融:民营银行服务小微辟新径

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积极引导市场推出更多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融资。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民营银行通过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之路。

“补短板”:激发资产端创新

线下网点少是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最常被提及的问题之一。“民营银行普遍没有线下网点,品牌认可度相对较弱,给拓展金融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然而,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民营银行线下网点少的特点,也成为了激发其创新的动力。“几家纯粹的互联网银行,充分利用了其线上场景化能力和自身金融科技能力,在资产端的创新做得非常不错。”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今年6月,网商银行完成了“晟微2021年第十五期微小企业贷款流转财产权信托(支持绿色)”的发行,据悉,这是国内第一单支持小微绿色发展的信贷资产流转计划。将绿色金融与普惠小微金融相结合,对于民营银行来说,是一次大胆的业务创新,既丰富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场景,又为我国践行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贡献了金融力量。

事实上,独特的互联网模式,合理运用也能够成为民营银行的发展利器。“以互联网银行为定位的民营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司股东的优势,将平台流量转化为客户资源,同时利用大数据等股东技术优势降低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本。”原晓惠说。

不仅如此,微众银行微业贷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营销获客的同时,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小微企业做宣传。“目前,我们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已经突破100万,我行今年开启了‘助力企业100%’公益活动,为小微企业拍摄宣传片,帮助小微企业发声、提升企业形象。”微众银行小微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曹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降成本:“链”上金融直达小微

实践表明,民营银行除了可以将平台流量转化为客户资源、利用大数据等股东技术优势降低服务小微企业成本之外,立足当地同样是重要发展思路。

“以服务当地市场为定位的民营银行大多有当地龙头企业做大股东,可明显降低拓客获客成本,并充分利用龙头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拓展供应链金融,延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边界。”原晓惠说。

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更是写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微众银行在微业贷的经验基础上,还打造出了贴合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发展需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是我们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业务,我们主要是服务大型核心企业的经销商,通过业务数据的表现来为他们提供流动性的企业贷款。”曹辰表示,在微业贷的基础条件下,如果这些经销商的交易对象是大型的、可信赖的核心企业,微众银行会通过一整套严密的风控模型计算,为其提供更为合适的额度。“如果有核心经销商或者核心企业愿意提供销售数据,这也将成为我行授信审批的参考。”曹辰说。

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银行创新地将金融科技引入互联网生态,可以有效地下沉客户服务范围,提高银行贷款整个运行过程的效率。

网商银行就是一家主要依托电商场景面向小微商户发放互联网贷款的民营银行,其主要业务网商贷,就是一款专注小微企业的纯信用,无抵押贷款产品。互联网银行的特质,让其可以深入基层,直达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村用户。

可持续:风险防控是“必修课”

对于民营银行而言,作好风险防控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科技正深刻影响金融业的发展模式,对于民营银行来说,通过科技手段有效建立风控体系,是其发展的“必修课”。

由于民营银行的获客方式有别于其他银行,以互联网模式为主,再加上其目标客户多为一些难以在大型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因而面临的风险防控压力会更大。专家表示,由于民营银行自身力量的薄弱,可以考虑由“单打独斗”模式向合作模式转变。与政府、大型银行等共享数据与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据了解,已有多家民营银行加入了“政银担”合作,利用线上化、批量化的融资担保业务模式,构建了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新型伙伴关系,帮助民营银行有效降低风险敞口,批量化提高服务效率。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