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交通银行行长刘珺:绿色金融面临“七重七轻”,应加快要素完善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 10月21日,2021金融街论坛“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与全球合作”分论坛在北京举行。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演讲中指出,与发达经济体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早、产品丰富度较高、体系较为完备相比,中国的绿色金融主要存在“重融资、轻投资”等七个方面问题,应加快标准、市场、产品、参与者、数字化等五个方面的要素完善。

图为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发表演讲

具体来看,“七重七轻”表现为一是“重融资、轻投资”,银行贷款目前无法覆盖技术成熟度相对较低、但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投资的支持作用亟待发挥;二是“重新技术、轻旧动力”,资金追逐新技术成为常态,对旧动力则不乏“一刀切”的“运动式减碳”现象;三是“重增量突破、轻存量转型”,在拓展新兴领域绿色金融业务的同时,必须重视存量业务续作对“旧”能源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四是“重增速、轻规模”,绿色贷款增速较高,但占贷款总量的比重还较低;五是“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绿色金融以绿色贷款为主,其他绿色金融业务的规模仍较小;六是“重物理资产、轻数据和虚拟资产”,不少银行仍拘泥于将实物资产作为抵质押品,忽视了核心技术以及环境权益等无形资产的广阔前景;七是“重产业链金融、轻系统集成”,跨产业、跨行业、一体化、综合性绿色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和交付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从棕色经济到绿色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刘珺指出,棕色经济高度依赖化石能源,在推动物质财富快速累积的同时,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发展绿色经济,将经济增长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对单一经济体而言,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对于全球来说,更是防止绿天鹅风险频发而发展走入“死胡同”的自觉选择。

针对上述七个问题,刘珺建议,绿色金融在标准上要形成与目标相一致的可测量的标准体系,在市场上要有绿色金融产品的多层次交易与流通市场,在产品上要加快发展碳排放权等金融衍生品,在参与者方面要形成国内外有效合作、各部门紧密配合、各领域协同推进、参与机构广泛多样的多元格局。此外,要发挥好绿色金融与生俱来的数字化基因,更好服务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发展与全球合作”分论坛由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举办,汇聚监管机构、海内外金融机构、业内领军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分享国内、国际绿色金融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有效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加强相关领域国际合作。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吴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