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灌溉“专精特新”企业——齐商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样本分析

记者近日从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中小企业坚持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敢于创新,克服了冲击,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

然而,风险高、成本高、利润低,一直是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群体时遇到的难题,也是这些群体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

记者近日调研发现,齐商银行积极创新服务理念、机制、模式和产品,探索出一条以“专精特新”的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路子。截至9月底,全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1.32亿元,较年初增量为62.06亿元,增速全省第二。

产业链补给“专精特新”小微企业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任兴磊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何走上快捷化发展之路,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关键,其中供应链金融是重要抓手。

齐商银行通过重构供应链,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着手推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下、线上的双发展,不但形成了涵盖汽车金融、物流金融、快消品金融、耐用品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十大供应链金融体系,精准对接不同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需求,而且上线了针对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小微企业的“在线供应链平台”,成功解决上下游“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同时,齐商银行大力发展线上化、数字化、标准化、智慧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目前已有“e齐惠农贷”“e齐物流贷”“e齐怡秒贷”“e齐税易贷”等多款全流程线上化的金融产品,近期又先后上线了“齐银e信”“齐银e融”两款“区块链+供应链”产品,延伸交易链和服务链,实现场景与服务融合,帮助“小巨人”企业真正实现了“延伸产业链、做强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之目标。

价值链助力“专精特新”工业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附加值主要集中在研发端,严防重走重资产化发展老路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企业价值链的关键所在。新上项目、技术改造升级等需求迫在眉睫,但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压力大,融资难问题依然是制约该类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促进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对高水平技术改造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齐商银行第一时间推出技改贷专项产品,并由地方财政给予贴息,缓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贵的难题。

调研中有企业反映,融资难和财务成本高是目前摆在企业面前的“两座大山”。山东福瑞德测控是省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近订单饱满,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资金链承压。山东福瑞德测控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说:“因为很多企业复工了,但没有复产,资金链出现了比较紧张的状态。”

针对这一情况,齐商银行首年为该企业匹配了“见贷即保”业务模式,第二年又借助总行技改贷审批绿色通道,专项规模的有力政策支持,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截至目前,齐商银行先后为126个项目办理技术改造项目贷款14.15亿元,拉动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76亿元。

生态链孵化“专精特新”企业

任兴磊说,生态链孵化,是指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生态的不同阶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当前,“专精特新”企业多为轻资产企业,缺乏有效抵押担保,客观上存在融资短板。

齐商银行根据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期三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发挥商业模式作用,匹配不同科技贷融资产品,为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提供一揽子专业化金融服务。

——针对成长早期企业,采取“创业担保贷款”等多方风险分担合作模式,建立科技型企业差异化线上审批模型,为其提供低利率、高效率的融资服务,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针对成长中期企业,聚焦企业的轻资产特点,探索研发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产品,专设绿色通道,流程简单、审批快,可授信三年,随借随还。探索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高管、研发等关键岗位人才信息作为授信评审要素,让“知产”变“资产”,“融智”变“融资”,“专利”变“红利”;

——针对成熟期和拟上市的企业,根据企业特点,持续完善绿色信贷、投融结合的产品,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齐商银行开展金融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以来,其以精准的金融服务助力更多有潜力的企业走上了“专精特新”的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齐商银行已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近百户,贷款金额近4亿元。

齐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助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记者侯雪静)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郭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