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华信用 > 信用研究 >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摘要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摘要

瞭望智库2017年06月27日12:35分类:信用研究

核心提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一书在介绍全球征信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历程,剖析了以包括金融征信和政务征信在内的公共征信为主导、市场化商业征信为补充的征信行业发展格局;并详细介绍了互联网征信的行业特征、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下文系该书精彩书摘。

在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重构金融,大数据重构信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正在推进征信领域变革,分层次的征信市场正在形成。

一、公共征信平台和社会征信机构的双线发展格局

公共征信与社会(私营)征信作为当今最为典型的两种模式,并不是相互取代的,在很多国家的特定情况下是可以互补、共存的;这样的互补共存可以满足市场多方面需求;同时,由于二者在很多情况下又是相互竞争的,这就为彼此提供了一个激励机制,促使它们提供高效的、高质量的服务。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多元化,以及征信业服务范围和服务种类不断扩充和丰富,征信机构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未来我国征信行业将呈现公私并存的混合格局。

政府推动方面,建立了两大公共征信平台,即人民银行主导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建设的国家信用信息交换平台,未来这两个平台将继续在金融借贷领域和政务信用信息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征信业管理条例》赋予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地位,对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和应用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征信系统在银行信贷的基础上,也在加快推进与证券、保险、外汇等金融管理部门之间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目前,国家发改委主导的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已经连通了40多个中央部门,并加速与32个省(市区)信用信息平台的对接。随着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的推进,中央平台和地方平台的逐步纵向贯通,以及中央部门信用信息的相继横向连通,全国信用信息大平台将逐步建成。

从社会征信机构看,我国民营征信企业起步较早且实行备案制,目前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随着区域性征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和征信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未来民营征信企业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颁布之后,涌现出大批征信机构,成为征信市场的新生力量。目前,我国个人征信机构施行的是核准制,牌照资源具有明显稀缺性,新兴个人征信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预计,这些个人征信机构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数据库建设期和信用模型调整期;应用场景、商业模式、信用衍生产品也要经过数年的开发培育。企业征信机构实行的是备案制,截至2016年9月,全国已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135家,大部分是新设立的。长期来看,随着政务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大数据技术的完善,民营征信机构可利用的金融与非金融数据将更加广泛,数据源渐趋完整将极大丰富民营征信机构信用产品的种类,提高市场占有率,民营机构将与公共征信并存,形成互补。

二、大数据征信与移动端应用是发展方向

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征信产品的升级和创新奠定了技术基础。首先,大数据使得征信收集打破了原有局限,从互联网平台及移动端等多渠道采集有助于对信息主体数据的全面把握,并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网络通信技术等新型交流方式,实时便捷地提供更为全面的征信服务;其次,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得征信机构可以对其掌握的数据资源进行更充分的挖掘和分析,开发出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全方位、专业化的征信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未来移动端将成为征信机构的发力重点。2016年8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布的第三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移动端集中。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2.5%,较2015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高达1.73亿人,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征信行业产业链来看,数据采集、征信服务产品以及应用场景等都将在未来向移动端转移。“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将成为中国GDP发展的主要动力,将促进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继而推动征信服务与消费场景结合更加紧密。

三、社会征信机构寡头垄断与垂直细分互补

未来3至5年,我国征信机构将大批设立,并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其间征信系统重复建设也不可避免。但征信服务业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属性,从市场容量来看,单个国家的征信市场仅能维持少数几家征信机构生存。从数据的可靠性来说,区域性征信机构数据来源范围有限,不能全面反映单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因此,征信机构必须不断成长壮大,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整个征信行业必然会经历快速发展到激烈竞争再到寡头垄断(见表5-1)的过程。从美国经验看,其征信体系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与理智整合之后,行业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1960年代末美国的征信公司曾一度多达2200家,但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和整合,如今已减少到400家左右。其中,艾可飞、益百利和全联三大巨头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未来三十年,中国的大数据征信会经历三个阶段:迅速扩张期、并购整合期和成熟发展期。在迅速扩展时期,征信机构跑马圈地、百花齐放,这一时期也是数据整合期,征信机构通过交换或购买数据,形成自己的数据资产。这一时期也最不稳定,征信机构设立很快,业务发展还不规范,目前国内正处于这一时期,而这一时期至少还将再持续三到五年的时间。之后的并购重组期是较为漫长的过程,美国征信机构集中的并购重组期经历了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一期间,征信行业会出现大规模并购,最大的几家公司将占据大部分市场,其余机构将共享细分市场,之后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时期。

在成熟发展期,中国征信行业除了要走市场化路线外,民间征信机构还要深入挖掘垂直细分领域机会,演变成三类不同职能的公司:第一类是传统征信公司,职能包括数据采集、整理加工和对外服务,上海资信、深圳鹏元、中诚信等均属该方向;第二类是数据验证服务,利用与国家各部委、企业的合作网络,提供个人主体和企业法人主体身份验证、公众信息的查询服务,目前国内该类征信机构的发展雏形以国政通为代表;第三类是像美国FICO一样专门做评分算法的公司,其算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征信公司,是征信行业的技术后盾。

微信图片_20170627102552

 

[责任编辑:边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