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温州市长张耕:“信用温州”是市场搏击中淬炼的“金名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7月18日10:39分类:信用观点

新华社记者 王俊禄

杭州(CNFIN.COM / XINHUA08.COM)--温州因商而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多年以改革先锋形象立于潮头和浪尖。2011年,因为民间借贷风波,温州多年累积的良好信用形象曾一度被质疑。在此后温州金改的12项重大任务中,重要一环就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5年努力,成效斐然。温州于2015年跻身全国信用建设第一梯队城市,去年温州城市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初步建立起具有温州特色的全民信用建设体系。

如何以诚信建设的维度看待温州?是什么力量让温州走出了信用的低谷?未来信用温州如何再上台阶?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

记者:温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把信用作为城市战略,并设立了“8·8诚信日”。为什么温州人对诚信二字如此重视,诚信对温州意味着什么?

张耕: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早的地方,也是全国第一个提出把信用作为城市战略的城市。把“信用”与城市名称相连,全力打造“信用温州”,这是多年来温州人在市场经济风浪搏击中得来的教训、经验和感悟。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曾经因为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在全国、全省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1987年8月8日,5000多双温州产劣质皮鞋在杭州武林门付之一炬。这场大火,不仅烧掉了劣质皮鞋,也把温州产品的质量、温州企业的信誉、温州人的诚信“烧”得一干二净。正是经历过这些挫折和风波,让温州对质量和信用的理解比其他城市更加深刻、更加自觉,也让温州人痛定思痛,决心要重建区域信用。从1991年开始,温州的城市发展战略就始终离不开“诚信”二字。2002年,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将每年的8月8日设立为温州的“诚信日”。从此以后,“8·8诚信日”活动和诚信体系建设从未间断,持续传递着温州珍视诚信、维护诚信、构筑诚信的决心。

信用是一种能够产生商业价值、经济效益的特殊资源。它不仅针对产品和企业,更是展现区域形象、体现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品牌。信用环境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内涵、价值和运用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我们必须积极顺应时代变化,站在新的起点,瞄准更高目标,努力开创温州信用建设新的局面。

记者:2008年以来,温州“两链”风险一度走高,“温州信用”在当时饱受质疑。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在温州启动了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今天回看,是什么力量让温州逐步走出信用危机?

张耕:凭借长期对信用的坚守,温州一度成为了全国金融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两链”风险打破了这种生态平衡。为了尽快修复地方金融生态,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发展,在我们的积极争取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务院于2012年3月批准温州设立全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其中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修复社会信用、重塑温州信用形象。

回过头来我们总结,温州今天之所以能够走出信用危机,跟两方面同时发力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得益于金改的推力。我们将加强温州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金融改革极为基础、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全方位构建信用奖惩机制,真正做到了“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比如,温州经信、市场监管、金融、公安、法院等多部门集体发力,开展“百佳诚信企业”评选活动,将纳税信用与信贷融资挂钩,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对诚信企业实行简化程序等支持激励政策。相反,对失信企业,我们也毫不手软,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由各部门联合对其实施惩戒和信用约束。比如将食品安全不良信息作为金融机构授信的重要参考、在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中运用信用评价机制等措施。特别是加大了对逃废债对象的惩戒力度,累计公开曝光逃废债失信对象近3000例,打击逃废债类犯罪行为583起,给企图实施逃废债的单位和个人带来了有效的震慑,推动温州不良贷款率从最高的时候的4.68%下降到今年6月末的2.26%。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方的合力。我们始终把信用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来看待,特别是2015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后,我们着力推动大诚信体系建设,以诚信政府建设为龙头,带动和引导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各条战线和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主动参与信用城市创建工作,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温州唱响了“诚信,一座城市的生命”的主旋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安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