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区首席信息官王靖:“信用+”完善诚信建设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1月15日12:39分类:信用观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王涛 何欣荣)中国人说“人无信不立”、“诚者,天之道也”;西方人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

浦东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同样是先行者。其实,浦东新区早已经率先迈开了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力步伐,向世人展示“笃诚守信”的城市魅力。

早在2011年,浦东新区就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浦东新区又率先编制了数据、行为、应用“三清单”,并作为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2015年启动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16年,浦东新区获批列入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区。

日前,新华社记者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访了浦东新区副区长、区首席信息官王靖。

记者:浦东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如何?

王靖:目前,浦东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五三三”的运行框架不断完善。即:按照“三统一”工作导向(联席会议统一领导、公共信用信息向区信用平台统一归集、查询服务窗口统一建立),坚持“五位一体”推进思路(以制度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平台为抓手、以应用为关键、以行业为支撑),形成基于“三清单”(数据、行为、应用清单)、覆盖“三阶段”(事前告知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

记者:对城市发展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靖:浦东已经在信用体系制度、信用数据资源、企业诚信画像、联合惩戒、信用服务五个方面形成逐步完善的体系,可以切实降低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制度创新的动力激发市场创新的活力,同时可以提高各部门协同监管和服务能力,有效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其一,信用体系制度逐步形成。形成了一个意见,即《浦东新区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两个办法,即《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和《浦东新区失信企业“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新区政府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一个方案,即《浦东新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奖惩实施方案》,制定了67条跨部门联合奖惩措施;四个细则,即浦东新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查询、使用、安全管理细则。

其二,信用数据资源快速整合。新区以集约化设计和集成式服务为原则,着力构建“一库一网两窗口”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和公开。横向归集了新区26个委办局约1691万条信用数据,通过“信用浦东”网站向社会集中公开各类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息约16733条,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并实现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一口受理”,为企业和个人查询使用信用信息提供便利。

其三,企业诚信画像初步完成。建立了“采信、评信、用信”全流程企业信用评估标准体系。今年6月,浦东新区企业信用评估系统上线试运行。目前我们已对浦东30万家市场主体进行“全覆盖”“地毯式”信用画像,并将结果应用到“放、管、服”等环节,信用体系已成为支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政府职能转变的先导工程。

其四,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在制度方面,我们已经于近期完成《浦东新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意见》及《浦东新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实施细则》。在执行层面,一方面搭建“联合奖惩”实施载体,已在浦东新区综合监管平台“监管措施”上开发了联合奖惩功能(包括“事项目录”“事项发起”“实施反馈”“事项查询”等模块),并将67项联合奖惩措施导入了综合监管平台;另一方面,分步推进奖惩措施落实,目前已经完成的联合惩戒措施有5项,正在推进落实的有16项,数据来源或者应用权限涉及到国家和市级层面,需要进一步协调方可完成的有 25项。

其五,信用服务产业初现端倪。浦东新区动员社会参与到信用监管和信用建设中来,鼓励企业信用生态建设。比如,与企业共享信用数据,形成“公众参与+政府监管+企业合作”的互动监管模式,让社会信用机构逐步形成大数据征信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提供优质的信用产品和服务。

记者:浦东新区通过信用建设服务自贸区建设核心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

王靖:在服务自贸区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一是推进“证照分离”试点,加强综合监管。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聚焦破解办证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模式。落实“六个双”中“双告知、双随机”工作机制,解决市场主体“宽进、严管”的问题。

建立综合监管工作机制。市区协作成立综合监管协同和推进工作组,以风险防范为底线,实施动态监管;加强跨部门联动响应,形成“一处守信、处处受益,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奖惩机制。

二是贸易便利化改革,强化分类监管。依据监管对象的日常经营活动、信用评价信息等诚信情况,将监管对象分为不同类别,建立相应的激励、预警和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嵌入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全区范围内的联合惩戒。落实信用数据归集、信用信息评价、信用管理应用等工作,充分利用市、区两级信用管理资源,在基层的块域范围内引导、支持各业务条线协同开展信用分类管理应用。

记者:浦东新区如何利用信用建设助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如何?

王靖:在服务科创中心,发挥信用基础作用方面,一方面,浦东新区以信用为纽带,助推科创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和联动优势,推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二园”信用体系建设,助推科创中心建设。构建张江信用数据平台,推动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成立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

另一方面,以信用为工具,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进入信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信用平台作用,为金融综合监管、创新进入服务提供支撑,引导风险资本、天使投资、信贷资金、保险产品、公共资源等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倾斜,营造健康规范、活力有序的进入市场秩序。

记者:浦东新区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亮点、创新点和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主要有哪些?

王靖:浦东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自贸区创新提出了以“三清单”(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三阶段”(事前告知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为特征的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其一,“信用+”监管。以“失信惩戒”为准绳,探索“信用+”监管方面的应用。一方面,在环保、工商、税务等领域推动建立“黑名单”制度。另一方面,在产品质量、税务征收、货物通关等领域试点信用分类监管。比如,浦东检验检疫局建立起信用等级从劣到优、监管力度从严到松、放行速度由慢到快的全方位、多层次、分梯度监管模式。

其二,“信用+”服务。以“守信激励”为目标,探索建立鼓励在多领域采用信用信息与信用产品的制度以及向信用良好主体倾斜的机制。一方面,在专项资金、评优评先等领域,鼓励使用信用信息和产品的制度。另一方面,是建设“信用张江”,成立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张江管委会在科技企业征信系统上先行先试,建设“信用张江”企业信用自评及他评系统,形成企业信用报告。同时以企业征信报告为突破口,将企业信用价值化,把信用评价产品与科技金融相对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了示范效应。

其三,“信用+”政务。浦东新区探索设计了一套“政务诚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以“透明度、执行力、廉洁性”三个维度作为评判政务诚信度的基本维度,涵盖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的社会评价机制。下一步拟通过第三方测评,及时发现政务诚信建设的短板问题,倒逼政府部门加快自身改革。

其四,“信用+”互联网。一方面,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信用”+互联网模式,使互联网与信用监管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大数据征信,让社会信用机构逐步形成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基础数据库,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提供优质的信用产品和服务。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安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