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正成为重庆的城市名片

重庆日报2019年02月22日15:26分类:地方动态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多次提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手段。重庆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发改委连续两年致函感谢我市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4年以来,重庆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以及《区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引(2017-2018年)》等文件,并将信用建设纳入政务工作绩效考核,全面推动全市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重庆市公共信用平台基本建成,连续两年(2017年、2018年)获评“全国特色性平台网站”称号,目前已经实现上联国家平台、横联59个市级部门和单位、下联全市所有区县,具备目录管理、归集共享、数据治理、信息查询、报告打印、“红黑名单”触发反馈等核心功能。在信用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共享应用等方面的枢纽作用逐步显现;“信用重庆”网站面向社会公众服务,通过跨网链接实现“红黑名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统一公示和“一站式”查询服务,累计访问量近2500万次。二是信用信息归集量迅猛增长,对照部门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市发改委修订印发《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18年版)》,涉及59家部门和单位共2717个信息项。此举基本实现对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保局、市文化旅游委等40家单位信用信息全量共享,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共享数据量超100万条。截至2018年12月,共归集全市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等超4亿条,奠定起信用大数据应用基础。三是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全转换,市编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创新推动工作。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法人及各类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00%转换,累计赋码量分别达到92万份、170万份。为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联合奖惩大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生态环保局、市规划自然局等18个部门(单位),在政府采购、交通运输、拖欠农民工工资、环境保护、违规抵押已售房屋、文化市场、逃税骗税、安全生产、质量违法、食品药品安全等30个领域建立信用“红黑名单”制度,累计认定并向市公共信用平台推送“红名单”“黑名单”数据2.6万条和30.3万条。二是构建联合惩戒机制,市信用办印发《重庆市公共信用信息应用事项清单(2018年版)》,对照国家备忘录,分部门、单位梳理形成奖惩措施清单,明确51个部门在290个应用事项中应查必查;在市信用平台增加联合奖惩功能并无缝对接全市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全市所有行政管理事项办理流程,实现逢办必查、触发留痕和奖惩反馈。截至2018年12月,各部门、区县累计查询行政相对人信用信息284万人次,触发“红黑名单”并实施信用联合奖惩7.6万余次。其中近4000名失信被执行人被限制入住四星级及以上酒店;5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不予签发出国(境)证件;近2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在工商登记环节受限;数十名失信被执行人子女入学就读高收费民办学校被限;17家失信被执行人被取消A级纳税人称号;19家企业被撤销重庆名牌产品称号;600余家企业被撤销守合同重信用称号;近7万名“老赖”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威慑力初步形成。

  信用信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是信用经济,信用信息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才有价值,信用红利才能不断释放。随着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信易+”场景不断丰富,市编办牵头研究制定《重庆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办法(试行)》,结合实施信用承诺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在申报材料不齐备的情况下实施“信易批”服务。金融机构向信用状况良好且符合授信条件的守信主体提供便利优惠的融资信贷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信易贷”服务。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已累计发放信用贷款53.29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49.6亿元)、惠及企业8782户(其中小微企业6996户)。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重庆高新区、猪八戒网等正在探索依托办公楼宇、产业园、众创空间等对申请入驻的诚信企业提供较低租金、减免押金、产业基金扶持、研发扶持、创新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实“信易租”服务。芝麻信用通过寻找合作伙伴方式,已在全市大型商圈和超市布局了近100个服务点,向信用良好的用户提供雨伞、充电宝、图书、共享单车、入住酒店等“信用免收押金”服务。

  全市各区县信用建设亮点纷呈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巴南区、合川区、巫溪县、丰都县等24个区县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搭建了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在信用应用方面,黔江区搭建“信易融”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丰都县设立3000万元政府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增信,并将信用状况作为选择国有投资非必须招标建设项目承包商的必审条件。在信用监管方面,垫江县组织召开首期企业信用修复联席会;巫溪县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城市文明三大领域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签订守约市民公约;长寿出台制裁公职人员失信被执行人的措施,以党纪政务处分和法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打击公职人员失信被执行人;彭水食药监分局探索建立《彭水自治县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退出、惩戒、曝光制度(试行)》,督促全县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全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水平。

  诚信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在市发展改革委主办的“2017年重庆十大信用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挖掘出信用应用十大典型案例和20个优秀案例,总结提炼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各方参与度高,社会反响好,宣传效果明显。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专题培训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诚信宣传。人行重庆营管部、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委等集中了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信用交通月、质量诚信月、诚信兴商月、“双十一”诚信消费活动日等各类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全社会“知信用、讲信用、用信用”的行为意识。全市各主流媒体接力全国“诚信建设万里行”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对重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图、文、视频、图解等全方位报道,展示了重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全市信用氛围逐步兴起。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重庆正全面深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努力将“信用重庆”打造成为另一张城市名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雷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