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汇 > 央行动态 > 美联储 > 美国货币政策大争论第一阶段

美国货币政策大争论第一阶段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6月23日11:25分类:美联储

核心提示:争论的双方都拿出了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支持基于规则的学者一方面用数据展示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方面展示基于规则的政策下,经济波动更小。而支持相机抉择的学者则指出相机抉择政策在几次重大危机中的成功(例如70年代和80年代的银行挤兑危机,87年股市崩盘等等)。

作者:

张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张家瑞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来源:微信公共号“宏观经济观察”

争论最初的焦点在政策制定者的动机和能力上。美联储成立之初,大家对美联储如何执行货币政策的假设是金本位制度。一战以后金本位制度失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究竟应该如何执行成为了当时讨论的重点。支持基于规则的观点认为,不能够给政策制定者相机抉择的权利,否则政策制定者的更替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IrvingFisher,1926)。这种观点来源于经济学家对1920年代美联储权利变化导致政策剧烈变化的担心。此外,他们还指出政策制定者不可能准确的评估经济形势,从而相机抉择本身就缺乏基础。同时,相机抉择的政策传导具有滞后性,信息不对称性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无法评估的(Simons,1948; Mints, 1950)。更进一步的,Friedman(1959)等货币学派学者研究发现,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稳定经济周期,反而成为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还比如Selden,1962,Warburton,1966)。

此外特别重要的是,拥有相机抉择权利的政策制定者会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政治的影响,由此衍生出政策寻租,并且政策制定者可能会为了政府不同的利益而制定特殊的政策,给经济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Cox,1990;Hetzel,1997;Goodfriend,1997)

相反,支持相机抉择的观点主要来源于凯恩斯学派的学者。其理由是,当未预料的经济波动出现时,仍然固守规则是不明智的。相机抉择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微调来改善社会福利。特别的,经济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而政策制定者无法在事前就计算出一个万能的规则。相反,任何规则都可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损失(Lear,2000)。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对经济形势不能完美评估不能成为反对相机抉择而支持规则的理由。因为同样是对经济形势具有不完全信息,事前制定一个规则来限制政策制定者的行为不会改善社会福利。相反,如果政策制定者足够聪明,并且最大化社会福利,那么赋予他一定的政策灵活性是更好的(Barro,1985)。

有意思的是,争论的双方都拿出了一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支持基于规则的学者一方面用数据展示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一方面展示基于规则的政策下,经济波动更小。而支持相机抉择的学者则指出相机抉择政策在几次重大危机中的成功(例如70年代和80年代的银行挤兑危机,87年股市崩盘等等)。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金融信息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