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8日电(记者张莫 实习生何蕊) 根据银行日前公布的2018年年报,不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加大了普惠金融业务的整体布局力度,去年整体普惠金融贷款增速也较快。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来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进行风险防控。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其根本在于普惠金融的思路和逻辑与做大企业有很大差异,需要一套独立的、具有差异性的服务思路、运营体系和监管体系。
银行普惠金融成绩亮眼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从近日各行公布的2018年年报来看,不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加大了在普惠金融的投入力度。
国有大行自2017年起陆续落地普惠金融事业部。年报显示,各大银行普惠金融相关机制在不断健全,普惠金融贷款增速也较快。建行在2018年率先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全行战略进行部署安排,全面规划布局,制定了普惠金融战略三年规划。截至2018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310.17亿元,较上年增加2125.15亿元,增幅50.78%。农行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银保监会“两增两控”监管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9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07亿元,同比增速28.9%,高于全行贷款增速。中行年末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6%,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工行在总行和一级分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推进委员会,承担三农信贷政策推进和统筹管理职能。
作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主力军,中小银行也纷纷发力普惠金融。长沙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其“两增两控”新增小微企业贷款54.70亿元,普惠金融贷款新增55.23亿元,“两增两控”和普惠金融达到监管要求,连续两年定向降准达第二档要求。宁波银行也在2018年创新升级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
科技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运用各类互联网和技术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以及进行相关风险的控制。
在日前举行的CPCP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客户保护与赋能国际研讨会上,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表示,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种新的效率模式和效率途径,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改变了风险甄别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另一方面移动互联也改变了客户对金融的认识,使得银行获取客户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他介绍称,建行利用大数据来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出了“五化”模式和“三一”模式,“五化”是指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控险和综合化服务,“三一”是一站式服务、一分钟放款、一价式收费,这是数据和数字金融推动线上作业、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体现。
中信银行年报也显示,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积极打造线上融资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合同签订、提款还款的全流程线上化、自助式办理。中信银行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开发自动化审批和智能化贷后风控模型,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参数化管控和快捷化处理。
张为忠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要做好线上线下结合,进行优势互补。“客户的成长和综合服务、深度服务的需求,仅通过技术是很难解决的。因此,传统银行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传统银行经过多年的深耕市场,建立了庞大的网点机构和众多的客户经理等多层级人员,能更好地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因此,要整体性、系统化地思考,要在精准营销、细分金融生态场景、启发用户金融需求、提供综合服务及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重新调适和优化组合,将线上线下优势加法互补,提升触达客户和服务客户的能力。”他说。
亟待差异化
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普惠金融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布局方向,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做普惠金融的思路和逻辑与做大企业有很大差异,需要一套独立的具有差异性的服务思路、运营体系和监管体系。
“从信贷资源上来看,过去大银行更多地服务大行业、大企业,转做普惠市场,在资源配置方式上、规模安排上、组织体系跟进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过去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资源配置效率是比较低的,配置方式和节奏适应性是不强的。”张为忠坦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刘澄清表示,大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有资金优势,且还拥有众多全国性的网点,“除了自己做之外,还可以赋能给中小金融机构。”不过,他也表示,大银行已经积累了一批大企业客户,做普惠金融的话意味着要去服务底层客户。服务普惠金融客户和服务大企业客户的思路和逻辑不一样,因此,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一定要单独进行绩效考核,且在风险容忍度上要更高些,利率水平也要和一般贷款有一定差异。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建言,要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银行,“中国的普惠金融市场非常大,我们要有专门的普惠金融银行,专门做普惠金融的机构,并且给普惠金融制定一套专门的监管制度,机构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则,可享受相应的补贴。”(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