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金嘉捷) 4月17日,缺席了3个月的MLF终于露脸。市场期待的降准暂时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MLF+逆回购”的操作组合。
当日,央行开展7天逆回购操作1600亿元,同时开展1年期MLF操作2000亿元。鉴于当天3675亿元MLF到期,扣除此前降准置换的4月份10亿元MLF额度,公开市场实现小幅净回笼65亿元。
结合近期经济数据表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风格、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等信息来看,货币政策继续坚守稳健的取向,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同时,不搞大水漫灌,也为实体经济提供适宜的货币环境。
隔夜利率创下4年新高
央行连续近一个月暂停逆回购操作,今年首次MLF操作又未足额续作,资金市场明显感受到压力,隔夜利率持续上涨。
17日,隔夜Shibor报2.998%,较前一日上涨11.5个基点,创下2015年4月以来的新高。与7天、1个月和3个月Shibor形成倒挂,利差均在21个基点左右。
银行间市场上,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2.9912%,创下近4年新高,与DR007加权平均利率倒挂近20个基点。
向来大起大落的交易所市场上,当日利率保持相对平稳。截至收盘,质押式国债回购GC001加权平均利率报3.136%,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约13个基点。
不过,短期流动性紧张很快得以缓解,到当日尾盘,各方资金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
操作释放货币政策稳健信号
4月17日为MLF到期日,也是市场预期降准的关键窗口期。央行此番操作释放了哪些信号?
首先,从资金期限上的变化来看,央行实行了“缩长放短”的结构性调整。公告中指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根据当前流动性需求的期限结构,进行了相应操作。而17日的MLF续作中,减少了1年期的中长期资金投放量,以7天短期资金来弥补,有效补充了近期市场的短期流动性缺口。
可以看到,自今年1月份降准释放长期资金以来,央行明显暂缓了中长期资金投放,直到4月份才重启MLF。而中长期资金往往对应着信贷投放以及信用上的边际放松。
其次,总量上的净回笼,表明央行无意让货币供给进一步放松。继前一日净投放400亿元之后,央行又重归净回笼格局。回笼数量不多,但也表明了“不搞大水漫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态度。
补充流动性要考量的因素
结合财政存款投放、缴税、以及公开市场资金到期等因素,二季度基础货币缺口不小。据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估算,二季度共有11855亿元MLF到期,考虑到4、5月缴税规模,基础货币缺口在2.2万亿元以上。再算上6月下旬有财政存款投放,整个二季度的基础货币缺口或在1.5万亿元以上。
但是,一来流动性缺口并不一定依赖降准实现,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逆回购、MLF、TMLF等多重货币政策工具来补充流动性。二来,一季度经济和金融数据向好态势已明显,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的需求并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此前曾表示,中国目前下调准备金率还有一定空间,但这比前几年小多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要考虑最优的资源配置以及防范风险的问题。
降准工具的使用将更为谨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一季度例会透露出信号:一是提到“金融市场预期改善”,表明当前对金融运行的判断向好,这也意味着当下降准的必要性减弱。
二是强调了政策之间的协调,提出“进一步加强货币、财政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适时预调微调,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这说明,一方面,要依靠多重工具的配合,不单依赖降准;另一方面,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需求要平衡协调。
三是重提“总闸门”,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上海证券报)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