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紧不松符合货币市场及宏观经济共同需求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22日11:26分类:货币

新华财经北京5月22日电(翟卓) 央行近日公布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新启用了“总闸门”的提法,整体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已由“宽货币+宽信用”的双宽转向“稳货币+稳信用”的双稳。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将更多的只对市场进行预调微调,以把握“不紧不松”的整体方向,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而从央行对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描述以及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来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也符合当前我国货币市场以及宏观经济的共同需求。

从货币市场角度看,首先,维持政策不紧不松有利于稳定市场利率运行区间。央行指出,一季度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稳定在2.55%,保持货币市场基准性利率平稳运行,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高央行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

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对此表示,一季度,央行在进行定向降准以及TMLF等操作的同时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一季度实际公开市场回笼流动性1.9万亿元,季末超储率为1.3%,环比大幅下降了1.1个百分点,这有利于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平稳运行,增强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

其次,维持货币政策稳健是“两轨合一轨”的客观要求。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使用专栏表示,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理顺资金价格决定机制。

华尔街见闻经济研究院院长邓海清认为,从利率并轨的角度看,要实现存贷款基准利率向市场化无风险利率并轨,需要保持无风险利率的基本稳定。因为信贷市场利率向货币市场利率并轨首先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锚(如DR007),如果货币市场利率大起大落,那就没有可供并轨的“参照系”。

从支持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第一,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为结构性去杠杆提供适宜的宏观经济和货币金融环境。在外部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央行依然保持定力,强调结构性去杠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央行指出,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有助于把握好处置存量债务和控制新增债务间的平衡。若货币政策失之于松,虽然存量债务短期内可以获得更大的转圜余地,但也可能导致新增债务无序扩张,催生经济体系资金空转、脱实向虚;若货币政策失之于紧,虽然可以较有力地控制新增债务,但也可能导致存量债务兑付压力过大,造成信贷、债券市场等偿付紧张;过松或过紧都有可能偏离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初衷。

同时,邓海清也补充道,结构性去杠杆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基本思路,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讲,适度压缩广义信贷、控制社融增速在合理水平,避免无序加杠杆卷土重来,是2019年央行的重要任务。

第二,中性的货币政策符合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的政策思路。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降低实体综合融资成本”,央行也在一季度执行报告中用了较大篇幅强调推进小微和民营企业信贷导向政策。

张继强表示,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要强化金融机构的信贷导向考核、指导大型商业银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推动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发展等。此前银保监会5号文引导农商行回归当地信贷主业,“三档两优”准备金率框架的完善也有利于降低县域农商行负债端成本,加强当地小微、民营企业信贷支持。从目前的效果来看,一季度小微企业信贷明显多增,金融供给侧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强化评估效果运用,未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望进一步缓解。

第三,平稳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央行在报告的专栏中指出,初步估算,我国潜在经济增速近十年来有所下行,当前经济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速相近,产出缺口接近为零,实体经济供需基本平衡,失业率、通胀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团队表示,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使实际经济增速接近潜在经济增速。因此,当实际增速高于潜在增速时,政策倾向于收紧;当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速时,政策倾向于宽松。目前中国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速相近,决定了短期政策放松空间有限;另一方面,中国一季度的GDP平减指数为0.9%,而当GDP平减指数低于2%时,货币政策亦难以确实转向收紧。

编辑:孔瑞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