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田重金属污染治控须对症下药
核心提示: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分布范围广泛且逐年加重,各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修复治理难度大。专家建议,应根据各主要区域和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防控。
新华社记者郭远明 高皓亮
南昌(CNFIN.COM / XINHUA08.COM)--工矿业“三废”排放、污水灌溉、污泥农用以及畜禽粪便是江西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分布范围广泛且逐年加重,各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修复治理难度大。专家建议,应根据各主要区域和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防控。
据调查,当前江西农田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工矿业排污和尾矿堆放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排放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逐年加大,污水直接灌溉则造成土壤重金属不断累积。江西省农业科研部门的专题研究发现,当前全省被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为总耕地面积的14.2%。
针对日益严重的农田重金属污染,近年来江西开始加快了治理的步伐。从2008年开始,江西省共对涉及重金属污染的9个设区市、18个县(市、区)的41个自然村、约2.2万人实施整体搬迁。2012年,江西环保部门实地检查各类涉重企业214家,责令停产整顿9家,关闭6家,报请当地政府关闭6家,责令整改11家,取缔1家;对28个涉重建设项目出具重金属排放量指标来源意见,否决7个重污染项目。全省将铅、汞、镉、铬和砷等五类重金属污染列为重点防控对象,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和流域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将铅蓄电池行业项目环评审批权上收省环保厅,凡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一律不得进入江西。针对污染严重区域的农田,江西采取生态修复路子,种植用于观赏、建材、工业原料的花卉苗木,吸收、转化、降解污染物,移除土壤重金属,恢复土地生态功能。
但记者调查发现,三大因素掣肘进一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
首先,农田保护意识淡薄。专家指出,部分基层政府重工业、轻农业,重经济、轻环境,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发展是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部分地区,农田环境安全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和保护,农田保护意识不强,很多区域存在边治理、边污染,越治理、越污染的现象,重金属污染持续发生。
农田重金属污染涉及到环保、土地、农林、水体、畜牧、企业、卫生、食品安全等众多方面,工作需要所涉及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但当前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中各部门间协作机制不完善、责任分工不明,难以有效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其次,检测监管相对滞后。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反映,相关部门在农田重金属污染检测监管方面,存在源头监管不力,企业排污得不到控制等问题,这一现象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尤为严重。此外,在技术层面,由于重金属污染检测对仪器设备和分析技术要求较高,检测时间长、费用高、缺乏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等因素,制约了重金属污染的正常适时监测监管。
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概况和总体分布状况较为清楚,但具体污染程度、严重性和危害性评估调查仍然不够。其中,相关部门部分资料公开不够,信息不透明,导致相关数据资料在指导修复治理方面不够准确、翔实。
三是重金属污染标准缺失。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重度污染区、污染风险区、污染敏感区等各区域间污染差异大,修复治理困难。江西省农科院相关技术人员反映,由于重金属污染区域差异大,现行重金属污染标准已不能完全适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科学评价。当前产地重金属安全阈值、农田重金属安全评价方法体系不健全,特别是针对不同作物的产地土壤重金属安全阈值和评价标准缺失,难以满足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的要求。
基层工作人员和受访的专家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不易察觉性、明显的地域性、时间尺度上的累积性和治理修复的艰巨性等特征,要有效遏制当前农田重金属污染加剧的趋势,须根据江西农田重金属污染各区域的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作物主产区的重金属防治工作。
专家指出,针对不同区域的治理防控不宜“一刀切”。其中,在矿区重金属污染区规划重点治理监管区域和风险控制区域,加强重金属排污调查、监管,依据源头防控、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控理念,划分重点污染源、控制选矿尾砂废水排放。在污染风险区科学制定畜禽业发展计划,科学划分畜禽养殖区,严格控制规模,既考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同时考虑污染物治理和土地消纳能力。对污灌区则采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建立污水灌溉制度和管理办法等措施,控制灌水质量,建立科学灌溉制度。
针对江西粮食主产区较明显的“矿-粮复合”特征,专家建议在粮食主产区和蔬菜产地要切断源头,严控严防。在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原则,加强区域企业排污监管的同时,还应建立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加强产地质量监测,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和农产品监测,重点监测厂矿周边、污灌区、城郊等区域。同时建议环保和工商部门加强企业监管,并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增强城市治污能力;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水利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档案。
在江西贵溪九牛岗重金属修复示范基地,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的农业技术在修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已初显成效。专家呼吁,以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体,融合省农科院、中科院生态站等国家和地方科研优势建立科技孵化推广平台,开展重金属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同时,督促地方农技部门做好已有技术的熟化推广工作。
此外,在监管执法方面,基层工作人员建议,重视民众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执法网络,对于重金属污染监管难度大的区域实行横向到每个重点村落、纵向到每户农民的严密监管,有效发挥基层作用,使基层群众的意见和举报及时有效得到回馈和处理。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