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主管
 
首页 | 特别策划 | 大调查 | 国际观察 | 产业 | 热点 | 市场前瞻 | 地方金融 | 专访 | 品鉴台 | 观点
首页 > 金融世界 > 专访 > 新能源汽车将迎“五化”时代 保持领先必须超前研发

新能源汽车将迎“五化”时代 保持领先必须超前研发 [《金融世界》2019年06月号 ]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全面退出,同时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将越开越大。历经十年自主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对挑战有多大底气,能否最终经得起市场检验,未来发展方向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得到全球认可

《金融世界》:回顾新能源汽车发展10年历程,您觉得过去10年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陈清泰: 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先走了10年。我们最大的成就是: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实际上各个国家和大型汽车公司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本丰田在混合动力上做得精而又精,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又率先有新突破;欧洲、美国认定的是氢燃料电池;我们则根据国情另辟蹊径,认定了储能电池,纯电驱动技术路线,这在当时是冒很大风险的。经过10年努力,这条技术路线被全球认可了。

这就给我国企业留出了非常宝贵的近10年的时间窗口,使我们赢得了“换道先行”的先发效应。如今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动力电池产业也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在这10年的发展历程中,没有国外的经验可借鉴,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倒逼力量。主要企业对这一轮研发的重视程度、投入的人力、财力是前所未有的;一些企业研发团队是国内外工程师混编,在全球布局研发机构,招揽人才,整体研发能力和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完全改变了依赖技术引进的状况。这一变化也使我们能够在对外开放大门进一步打开的时候,站在相对主动一点的位置。

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需要大量跨界的技术和企业的参与。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公司和电子信息公司较早地大跨度参与,使我国电动汽车较早地引进了信息化、智能化的因素,这也是我国电动汽车越来越被更多消费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新的创业者,特别是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踊跃参与,形成了一股“造车新势力”,这已成为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大特色。不同基因的创业者对未来汽车的理解不同、定义不同,对未来生产和经营方式也有不同的考虑。总体上看,新创业者的涌入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开阔了思路,带来了新的技术,对传统车企也是一种倒逼和促进。

无补贴时代应正面看待外资进入

《金融世界》: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到2021年补贴将全部退出。您怎么看无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

陈清泰: 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看,起步阶段政府政策是第一推动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是政策推动与市场推动并行;现在已经到了由“政策推动+市场推动”转向“市场推动+政策推动”的阶段,财政补贴该退就要退。但是一些非补贴政策,还是需要保留,比如双积分政策。

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面临挑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销售的是受到补贴影响的车型构成。补贴退坡后的车型构成是否会有变化,车企应该认真做好预判。补贴退坡后,外资企业发力,会加大中国车企的竞争压力。

但对此应该抱以一个正面的看法。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是在竞争中锤炼的。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度过了孕育期,要想再进步、再发展,就是要在与内外资的竞争中浴火重生。

近期,我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波动。2018年中国传统燃油车市场出现28年来首次下滑,且到目前为止还在延续,但有所减缓。我认为,这轮波动是全球性的,中国相对于全球市场下降更多一点,但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约160辆,还不到全球平均水平,即便与日本、韩国相比,也差两倍以上,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有不小的增长空间。另外,新能源汽车是代表未来清洁出行的“新势力”,单从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其发展前景就是极其广阔的。

保持领先必须加强关键技术的超前研发

《金融世界》:您觉得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陈清泰: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研发。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件,尤其要有超前研发,防止一旦出现颠覆性技术,我们全军覆没。过去的10年,支持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年年有较大的进步,但技术进步无止境。

客观地讲,目前的动力电池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动汽车的需要。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企业和研究机构、投入多大财力人力加紧研发。要保持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竞争力,就要不放松地开展研发工作,研发的投入力度不能减少,政府应支持超前研究,企业则要远近结合部署研发力量。

此外,储能电池、燃料电池两者都重要,不可偏废。前段时间媒体宣传了氢燃料电池,很多人就认为储能电池将会消退,这个判断很不专业。国内外主流的共识是,储能电池与氢燃料电池自身都是零排放,但在不同使用场景各有所长。比如在小型或短途车领域,储能电池有优势;在大型或长途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有优势。两者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目前从技术经济成熟度来看,储能电池走在前面。

中国汽车产业如此之大,我们已经输不起了。对这两种技术都要重视,都要加大研发力度。

2025年前后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将出现拐点

《金融世界》:您认为新能源汽车何时能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陈清泰: 传统燃油车与电动汽车此消彼涨最终要靠市场的力量,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像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那么快。有几种因素在推动:

一个是全生命周期的性价比。电动汽车购买成本高,运行(燃料)成本低。如出租车、共享车、物流车等日行驶里程长的领域,电动车的优势明显,可以较早地越过经济上性价比这个坎。一些城市,把出租车改成电动车,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是增加的。

另一个推动力是电动车与网联化、智能化、自动驾驶有更好的亲和力,使消费者有新的体验。一些人对此有偏好,愿意多花一些钱成为电动车的买主。

再有,电动汽车运行是零排放,这就使其成为城市公交的优先选择,也成为一些环保主义者购车的选项。比如,特斯拉卖得很好,不是因为价格低,而是零排放和使消费者有新的体验。

从总体上看,2025年前后,这几种驱动力都将发力。届时,市场的力量将推动电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出现一个拐点。

新能源汽车将迎来“五化”时代

《金融世界》:您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清泰: 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百多年来最大的一场变局,因其涉及面之宽、影响范围之广,可以称其为“汽车革命”。电动化只是这一轮汽车革命的序幕,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还有赖于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因为与汽车革命相连接的是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出行革命和智慧城市。未来的电动汽车将是一个个强大的“移动智能平台”,成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把绿色能源、智能电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未来出行链接在一起的一个个节点。

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电动汽车是不是清洁?确实,如果电动汽车所消费的是煤电,那么电动化的意义就将大打折扣。凑巧的是,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需要强大电力保障,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则有赖于消纳和存储间歇性电能的储电能力。两者通过能源互联网的衔接,将产生巨大的互补协同效应。可以预期,到2025年前后电动车的性价比超过燃油车,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成本低于化石能源,市场将以强大的力量驱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转型,以日益加快的步伐走向零排放公路交通。

根据有关方面的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超过1500万辆,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基本普及,保有量达8000万辆。这个预测要变成现实,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和改造,就业岗位转移,以及法律法规的调整等等,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每一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这些都是产业发展所必需、而仅凭企业又无法做到的。为此,政府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给市场和社会应有的预期,有序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制定一个时间表是明智的。

当前,我国对较大幅度地改变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提高交通效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比任何国家都更加迫切。这次汽车颠覆性变革的底层所涉及的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共享出行和5G通讯等,恰好都是我国近年发展状况良好的新兴领域,基本都处在全球第一梯队,把握得好我们有可能成为一个赢家。

新能源汽车将迎“五化”时代 保持领先必须超前研发.pdf

   
2019年6月号 往期回顾>>

主管/主办
新华通讯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救助受困央企的样本
2018年12月25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物”)债转股协议在京签约,正式宣告历时2年多的中国铁物债务危机化解收官。


差异化纾困 精准化服务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近期党中央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定位,并就解决...


“脱欧”背景下伦敦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地位依然稳固
自2016年成为中国主权范围之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以来,伦敦的人民币清算量一直稳步提升,至11月中累计清算量已突破30万亿元。“在‘...


央企“走出去”需抓住关键节点
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下属中广核欧洲能源公司自2014年在法国成立以来,已在欧洲成功收购14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先后在英国、法国、比利...

[ MORE...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征订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中国金融信息网 - 京ICP证120153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