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国际绿色债市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的一种,也是近两年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金融资产。绿色债券作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一种,和普通债券一样,有票面价格,票息,固定期限以及评级。相较于银行贷款,绿色债券具有流动性和可交易性。由于绿色项目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海外绿色债券一般是期限超过10年的投资级债券,由此受到退休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的青睐。绿色债券在发展初期肯定需要政府推动,但从长期来看是具有经济效益的。
1. 绿色债券的发展
第一支绿色债券由欧洲投资银行于2007年发行。绿色债券的产生主要是为满足“绿色”经济所需的资金需求,是针对环保项目的融资手段。世界银行数据显示,目前想解决农业、水、健康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融资需求问题还需要7-10万亿美元,发行需求巨大。就我国而言,到2020年,绿色债券规模也有望达到5.7万亿人民币。现在全球债券的整体市场流通量为100万亿美金,大致有3000只绿色债券来自于400个不同的发行机构。为了达到2015年巴黎会议所要求的节能减排目标,从现在到2030年,每年大致需要6500亿-860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投资方向有运输,水源以及新能源,大项目较容易获得投资,并且潜力较大,而小项目则相对难以得到融资。
2. 绿色债券准则
绿色债券以国际资本市场组织出台的绿色债券准则(Green Bond Principles, GBP)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产生了绿色债券标准(Green Bond Standards),并加以第三方的认证和监督(Assurance and Certification),此三者构成绿色债券市场的基本规则。
绿色债券分为已标注(labeled)和未标注(unlabeled)两种,未标注的市场目前预测有将近5千亿美元。在目前的市场中,非政府性组织——气候债券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CBI)运行着一套类似于公允交易的认证体系,监督产品是否满足条款和准则。国际资本市场组织(ICMA)和气候债券标准委员会一起制定了绿色债券准则(green bond principles, GBP)来规范绿色债券的市场规则。
绿色债券准则(GBP)就项目的选择和评估,资金的运用,监督和报告进行了规范,以促进市场的有序而规范的运作。绿色债券准则(GBP)已被普遍接纳,是目前绿色债券发行者运用的最重要的标准。绿色债券准则(GBP)的管理参与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际资产市场组织的会员,即已经参与过绿色债券发行的机构,这些机构分为三类:发行者,投资者,以及担保者。还有一种参与形式是国际资本市场组织的观察者,是意在参加绿色债券发行的机构。
3. 绿色债券的市场构成
从2010年至2015年底,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已从最初的18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的395亿美元。
在政府部门对绿色债券提供税收激励和利率补贴的政策推动下,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以国际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和企业为主。根据2015年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分布情况,国际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占比达40%;其次是企业,占比达到35%。
绿色债券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占比达91%。以国际金融公司(IFC)AAA评级的10亿美元绿色债券以及韩国进出口银行AA评级的5亿美元绿色债券为例,其中50%-70%的投资需求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如贝莱德集团(Blackrock)、加州教师退休基金(CalSTRs)、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TIAA-CREF)、3M及福特(Ford)。中国农业银行去年10月在伦敦交易所发行了10亿美元绿色债券,在一级市场募集时,参与投标的75%是银行类投资者,25%是基金、私人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可见,机构投资者在“绿色”市场中也依然是主要参与者。
4. 资金投向与第三方认证
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的最大区别是其锁定明确的资金投向,募集资金须用于发展绿色事业。因此,债券资金的用途会受相关审核和监管体系的制约。
气候债券倡议机构制定了《气候债券标准和认证体系》,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就绿色产业项目范围制定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大多数绿色债券发行方会选择独立的第二意见机构或者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的发行和资金使用做出认证。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发行的300多只绿色债券中,约63%的发行人对债券进行了国际绿色认证,其中54.22%的发行人选择CICERO出具第二意见。独立的绿色评级机构通过给绿色债券分类“深绿,浅绿或者灰色”来定义项目“绿色”的情况。
5. 政策优惠
国际市场上,为了增加绿色金融的参与者,绿色债券的发行者和投资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税收激励。绿色债券发行者可以免付债券的票息,票息将以税收抵免(tax credits)的形式支付给债券持有人,或者债券的发行者将得到政府的直接补贴,从而发行者可以支付较少的票息,而投资绿色债券的债券持有人获得的票息收入也可以免交所得税。 可见一系列的政策激励着市场的刺激着环保金融和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