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财 > 专属页面 > 毕节生态保护 >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毕节日报2017年06月02日16:34分类:毕节生态保护

核心提示:如今,在毕节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这样的美丽村庄数不胜数。“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成了许多农村群众的心声。

一幢幢青瓦白墙的靓丽民居,宽敞洁净的村民活动广场,凉亭倒映在广场边碧波荡漾的池塘里,明媚的阳光洒满池塘清澈的水面。微风轻拂,涟漪泛起道道金光,将静谧的村寨勾勒成一幅生机无限的美丽画卷。走在赫章县水塘堡乡水潮村,新农村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视角转向织金县板桥镇和平村永合组。伴着初升的朝阳,永合组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广场上舞动身姿晨练的人们、田地里俯身勤恳劳作的农民、果树下悠闲提笼遛鸟的老人……生机盎然的和谐画卷同绿水青山旁的白墙黛瓦新民居一道,将新农村的幸福美好展现无遗。

“以前,从来没想过会有今天的好日子。”在院子里悠闲剪着花枝的郭正军老大爷忆苦思甜,将思绪拉回到几十年前,“那时候天不亮就得起来背粪种庄稼,累死累活不说,还长年填不饱肚子。如今好了,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脚不沾泥,就连运肥运粮也实现了机器化。”

“2015年,政府出钱把我们村的房屋统一改成白墙青瓦的特色民居,看着清爽,住着舒服。如今我家沙发茶几一样不少,不仅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连电视机都是刚换的大屏幕,这种生活连城里人都羡慕三分。”熊萍接过郭正军的话,热情洋溢地介绍着自家的情况。

……

如今,在毕节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这样的美丽村庄数不胜数。“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成了许多农村群众的心声。

这一切,得益于毕节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2015年以来,毕节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富、学、乐、美”创建内涵,按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亮出田园风光”和“干净、漂亮、安全”的理念,以规划为引领,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以丰富人文内涵为依托,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

两年多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全市农村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全面打赢“113攻坚战”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今年5月8日,全市共整合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1.8亿元,启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村 3092个,硬化通组路5449.6千米,硬化农户院坝及连户路92690户,启动“贵州民居”建设63338户、完工49099户,安装路灯25498盏,修建图书室980个、文化室607个、卫生室816个,新建村级活动小广场529个,实施改厨农户15447户、改厕农户15589户、改灶农户12998户,修建垃圾收集设施6229个、排污管网121788.6米。在创建村新增通自来水农户171168户,新增正常供电农户393067户,新安装使用宽带农户18890户、开通闭路电视农户48238户。

就是在这一连串数据不断刷新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看到农村这些可喜的变化,很多人不禁发问:这是如何做到的?毕节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得出,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抓资源整合,强化多元投入。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采取“六个一点”(即市县投入一点、项目整合一点、企业捐助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群众筹措一点)的方式,大力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办法,有效整合财政“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扶贫资金、深圳帮扶资金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攻克资金瓶颈,形成了强大的建设合力,推动建设。同时动员市内工矿企业、在外工作、经商、创业人员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物力、财力支持,多方筹资建设投入。2015年以来,全市“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共整合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17528.8万元,社会捐助1361.8万元。

抓技术指导,强化建设质量。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内容,通过以会代训、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创建工作相关政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规划管理、产业培育和“贵州民居”建设等建设技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建设业务技能,用以指导创建。两年来,全市共开展各级培训40余次,受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抓宣传发动,强化氛围营造。采取召开群众会、悬挂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让群众明白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清楚建设的内容,知晓上级的政策支持,自觉参与到建设中来,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为创建工作的快速推进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全市近100万户群众参与“四在农农·美丽乡村”创建,群众投工投劳折资和现金投入约为10.07亿元。

抓督促检查,强化问题整改。组建9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督查组,采取平时定点督查与适时交叉督查相结合的方式,每1-2月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财政资金到位、市直部门帮建和创建村相关工作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通过督查,找出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措施进行整改,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2015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常规督查60余次,专项综合督查12次,季度考核8次,为县(区)及时查找整改落实问题300余个。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的推动下,昔日因“脏乱差”令人侧目的农村实现了嬗变,成了人们心驰神往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百里杜鹃管理区入选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黔西县海子村、百里杜鹃管理区迎丰村入选“2016贵州十佳美丽乡村”;七星关区砂锅寨村、大方县陇公村、黔西县灵博村、织金县龙潭村、织金县马家屯村、织金县白马村、纳雍县枪杆岩村、纳雍县路尾坝村、赫章县中营村、赫章县中寨村和百里杜鹃管理区附源村11个村入选“2016贵州美丽乡村推荐旅游目的地”。

农村变了,农民的日子也变了。在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创建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围绕“百姓富”这一核心要义,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乡村旅游文章。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要求,做大全域旅游,推出一批以自然气候为吸引的避暑度假型、以生态景观为载体的城郊休闲型、以特色农作物采摘为主导的乡村体验型、以民族村寨为特色的民俗陶冶型等乡村旅游产品。同时,培育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旅游业态,提供溪畔垂钓、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发挥乡村旅游业的综合效应。二是做好现代高效农业文章。抓住合作社这个牛鼻子,凝聚群众,带领群众,盘活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是做好农村电商文章。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积极搭建乡村两级服务网络,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开辟群众就业增收新途径。村村有支柱产业、村村有主导产品、村村有集体经济、户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毕节市也看到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在4月25日召开的全市2017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第一次现场推进会上,市委领导要求,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新内涵,认真落实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全力推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提档升级,为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毕节作出应有贡献。(李玲)

[责任编辑:湛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