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银行业2017消费者权益保护十佳精选案例之贷款业务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3月22日11:53分类:天津银行业消费者保护

案例五 【贷款业务】

留神“贷款陷阱”抢走“钱袋子”

——中德银行抢先一步护平安

案例说明

2016年10月,客户胡某到中德银行咨询有关房屋贷款事项,客户经理毛林新接待他时了解到胡某面对快速增长的房价急于买房。销售人员为其讲解完贷款政策和标准之后,发现胡某首付缺少一成,暂时还不符合当时贷款政策的要求,为了把控风险,首付款是不能从银行贷款获得。胡某了解清楚后表示等攒齐首付以后再过来办理贷款事项。

两天后,毛林新在大堂引导客户办理业务时,再次看到胡某在等候座位上不停地看着手机,并且流露出来一副焦虑不安的样子。他上前询问胡某办理什么业务,他的回答闪烁其词,只是说等人。过了一会,毛林新听到他在接听电话,并且急切的和对方说手续费已经转过去了,问20万贷款什么时候到账,他着急要付首付。听到这里,客户经理毛林新突然想到前两天咨询的时候,胡某正是说过首付缺少20万的情况,客户经理毛林新感觉情况不妙,便待他挂了电话后,将其请进接待室,进一步了解情况。

处理过程

客户出于首付款不能贷款的顾虑,始终不肯说出真实情况,在沟通过程中他的电话再次响起,毛林新听到电话对方在索要客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甚至银行卡的取款密码......毛林新立即阻拦,并建议他先不要给对方取款密码,就说稍后再给对方回电话过去。

毛林新已经意识到客户遇到了金融诈骗,便赶紧叫来了上级领导一起过来安抚和讲解。胡某渐渐地舒缓了情绪,说出了着急给他要大学毕业的孩子买房子,但首付不够,眼看房子涨价速度太快,正好接到声称自己是某银行客户经理电话,说只需缴纳一笔服务费2000元,就可以办理小额无息贷款,贷款按月归还就可以了,但为了验证他是否具有还款能力,需要进行银行卡资金校验。而此时,胡某已经通过ATM机将服务费转过去了,现在正在打电话进行资质验证,卡里有余额40万,对方在索要身份证号、卡号以及取款密码,承诺一小时后就会给他办理贷款。

毛林新将以往相似的案例和后果告诉了胡某,告诉他这是一起典型的金融诈骗。胡某恍然大悟后终止了和对方的交易,后悔因为心急上当受骗险些酿成大祸,同时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疏导表示诚挚的感谢。

消费提示

近年来随着借贷市场的日益活跃,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也越来越创新,有的手段并不高明,但着实考验智商和心理,让人防不胜防。他们利用人们缺乏金融知识、急需周转资金、银行和监管部门防范不力等条件,肆无忌惮的实施以发放贷款为名的诈骗活动。通常借款人先行付款后,“贷款人”便不见踪影,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诈骗首选,打着“放款前,先收费”的幌子许下空头支票,等到借款人先行付款,“贷款人”见好就收,卷款而逃,要么胃口大开,继续索要钱款。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银行产品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受骗”客户正是由于对产品和服务缺乏了解,才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为了更好地减少诈骗事件的产生,需要银行从业者通过更多的渠道、更广泛的人群普及金融知识和防范金融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上榜关键词】“守护”

关键时刻护住客户“钱袋子”

只差一步,也许“贷款人”本就不够的首付款就流向犯罪分子的账户中;只差一步,也许“贷款人”本就焦急的购房心就变成追悔莫及的愤怒中......而就是这关键的一步,凭借银行工作人员敏锐的察觉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帮助客户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

客户在一场与犯罪分子的博弈中,依靠专业的银行工作人员守住了“钱袋子”,同时学习和提高了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成为以身试教的金融知识传播员。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