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打造“类脑智能开放平台” 降低人工智能门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9月10日17:34分类:中科大建校60周年

29岁的刘海峰有着漂亮的履历,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联合培养,获得过中科大最高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2017年,成为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化负责人。

在刘海峰看来,类脑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途径,中科类脑的使命即是推动类脑智能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联动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真正造福于民。

中科大人的“情怀”

2017年5月,刘海峰参加中科大博士答辩。刚好国家发改委批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筹建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急需一个产业化负责人,导师劝他回合肥。

刘海峰非常钦佩并尊重这位有人格魅力的导师,但一开始也有很多顾虑,知道这是“很正但也很难”的事情,尤其是盈利模式还不清晰,担心做不好,导师就一直跟他一起探讨。最终,刘海峰接受了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算力、算法、数据”三驾马车的支撑。中科大拥有最优秀的研究力量,前沿技术和强大的算法是中科大的优势,但硬件算力则是主要短板。而他们公司要做的就是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撑,“相当于从骑单车用了宝马,实现算法和算力的匹配。”  

此外,中科大理科强但工科相对较弱,离产业稍远,在成果转化方面需要助力。刘海峰说,全世界都在竞争类脑技术,公司的平台支撑得越好,科研成果转换越快。同时,科大的前沿技术必须要落到产业化上,在实践中成长,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刘海峰说,中科大的纯净和情怀影响了一代代学子,他们老实朴素、专业知识扎实、靠谱,非常受企业欢迎。但是,中科大人也需要见更多的世面,知道顶尖的人在做什么,要勇攀世界高峰。通过平台的支撑,将极大地提高中科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学生是在几千块GPU上实战过的,是在实战演练中掌握技能,直接匹配产业需求的人才”。

刘海峰认为这是一件有“情怀”和“使命感”的事情,前期还不敢谈挣钱,但是未来前景可期。

“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初见成效

2017年9月15日,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刘海峰担任董事长兼CEO。公司以类脑智能领域唯一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依托,以类脑智能技术研发为战略方向,以计算、数据、技术和生态系统为主营业务,推动脑认知、类脑信息处理、类脑芯片、类脑机器人等类脑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

一年来,实验室已拥有世界最快的脑成像设备,成功研发出低功耗的类脑芯片等。研究的多模态类脑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技术,即将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医疗健康等领域试水应用,并能为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语言障碍等人群实现正常感知提供可能。

中科类脑联合类脑智能实验室打造的类脑智能开放平台,以超强计算能力、专业数据能力和高精尖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和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在智能制造方面,通过智能识别隐裂热斑、智能姿态控制、智能后台管理等技术,精准赋能光伏清洁机器人项目,助力其实现地面电站商业部署及大规模应用。

作为共建平台的首批部署案例,刘海峰和团队率先创造了可复制的模式,并取得阶段性收获。在2018年5月举行的2018微软人工智能大会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出将联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校共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科研教育平台”。这一开放开源的创新平台,将聚焦于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生态建设,为促进科研成果迸发、高端人才培养、共享生态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平台强有力的算力支撑和技术支撑加速了加速了科研迭代,也为中科大的学生提供了实战演练的机会。2017年10月,中国科大夺得第五届国际RDMA编程挑战赛一等奖;在NTIRE@CVPR 2018 光谱重构竞赛中获得冠军;在H.266压缩性能提案中位列全球前三、全球高校第一

此外,在6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合肥)类脑智能高峰论坛上,公司的“人工智能开放社区”也与“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同时发布,这将是中科类脑的核心产品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评价“类脑智能开放平台和社区让大家有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对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有很多的好处。”

此外,基于硬件算力,公司还重点打造类脑云OS操作系统,实现超大规模GPU集群的调度、运算。

刘海峰说,公司能在短短一年多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中科大、安徽省、合肥市,以及高新区的全力支持密不可分。

做一个“笨人”

刘海峰自谦是个“笨人”,但“勤能补拙”。做事时有股傻劲,有激情和热情,靠谱,所以还算幸运,一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提携。

与其他单纯做产品的公司相比,中科类脑的点比较多,需要一点点理顺。不多的独处时间,他喜欢思考公司的方向、机制体制的建立、公司优劣势等,把一件件事情理顺。刘海峰经常没日没夜的加班,脑子想太多事情了。从2017年5月博士答辩至今,差不多瘦了10斤。

为了企业的宣传和发展,他不得不把自己暴露在聚光灯下,他说自己骨子里是个低调、安静不那么喜欢热闹的人。

他正在努力适应着这些改变。幸运的是,在不断地摸索中,他对今后要走的路越发清晰了,团队磨合得不错,平台对实验室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赋能企业对接的越来越多。

刘海峰很庆幸公司拥有一个“气质相投,有情怀和有认同感”的团队。尽管公司的核心员工很多资历都比刘海峰老,但是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出了问题,大家共同商量解决方案,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

刘海峰说,中科类脑走在行业的前面,但挑战依然很大,最多有两年或一年半左右的窗口期,公司需要抓紧这几年快速成长。他希望,通过几年的良性发展,实现当初定下的目标,为中科大教学科研提供好的支撑,为产业提供服务、技术赋能。希望3至5年后,实现盈利。

刘海峰不多的爱好是跑马拉松,曾去上海、香港跑过。跟其他人不同,他每次跑步开始都很慢,全程匀速,并不那么在意周围的人和成绩。他说人生就像马拉松,经历这个过程更重要。(颜园园)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朴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