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判断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09-22 14:08

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包括四个方 面七个产业领域。一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 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 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考虑到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 了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业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引领带 动作用显著增强,国际分工地位明显提高,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0年的约4%力争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 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第三阶段,到2030年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依据这一思路与目标,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判断如下:

节能环保产业

根据目前的《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从事节能环保企业可以得到“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即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免交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目前有关节能环保在 “十二五”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还在制订中,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在政策上尤其是税收方面将有较大支持。事实上,不仅是财税支持,整 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投入都将有跨越式前进。特别是国务院日前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和社会转型的重中之重,同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地区、各行业。各 地区要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单位的责任。可以预见,未来5年,我国节能减排的力度更 大、标准更高、相关促进措施也更有力。接下来将有一系列涉及节能减排的重大政策陆续出台,相关部委还将编制节能产品目录,完善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节能产品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发展领域,行业产值将有更大提高,环保投资占GDP 比重将会超出市场预期。

新能源产业

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12月,温家宝总 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新能源就要大发 展。在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中新增“新能源”类,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燃料、沼气发电及海洋能、 地热能开发等,体现了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思路。按照新兴能源产业规划,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增加社会就业岗 位1500万个。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但上网电价和电网接入一直是制约新能源电力上网的因素。“十二五”期间,相关政策也将着力解决这些 问题。这样,包括先进核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这些新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转变生产方式的强力引擎,代表了产业现在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包括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智能终端、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及服务器等。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领域,下一代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今年底将超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36.2%,与发达国家50%至70%平均水平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此外,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水平提高阶段,网络 需求上升迅猛,市场潜力巨大。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行业热点主要呈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物联网产业链、云计算和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目前,下一 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已经全面铺开,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其市场 潜力将得以实现。

生物产业

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农药、海洋生物产业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生物产业的 规模为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的规模在1.1万亿元。未来,生物产业将主要关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关于生物医药方面的发展,将主要强调用于重大疾病 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创新型的药物品种。据经合组织的《2030年生物经济》的报告,对生物技术潜在影响最大的农业、卫生 和工业三个部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预测到2030年,生物技术对全球GDP的贡献率将达到2.7%以上。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4000 美元,处于市场潜力释放期,加上未来5年我国将会不断出台新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加大生物基因、分子生物、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投入。在国家大力发展生物产 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生物制造产业作为生物产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领域,必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更上一个台阶。

高端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等特点。积极 抢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是发达国家谋求世界工业强国地位的战略重点。虽然我国已跻身于制造大国行列,但大而不强的矛盾始终困扰着行业科学发展。在高端装备 领域,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仍依靠进口。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 主品牌的不足20%。因此调结构、转方式将成为装备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改造提升制造业,实现由主要依靠规模增长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术 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调整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成为“十二五”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工作。随着我国开始向高 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各项扶持政策已开始陆续出台,每一个细分领域都 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新材料

新材料对于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截至2010年底,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了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2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 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新 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等。目前,新材料行业获得的政策支持力度已经比较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 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预计我国 新材料产业总产值2015年将达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将初步建立。

新能源汽车

对于新能源汽车,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给予相当的优惠,去年6月,五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补贴按照3000元/千瓦 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满足了大众对汽车的需求,也解决了能源短缺的问 题。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将重点从关键技术的攻关、产业化培育、示范运用、法规和应用环境的建设等方面综合推动。

【责任编辑:张韵】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