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中国财经 > 区域经济 >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

http://news.xinhua08.com/来源:新华08网2011年10月12日15:43

新华08网上海10月12日电(记者姚玉洁 贾远琨)从震动全球金融市场的美债危机,到深陷泥潭的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在“二次衰退”的十字路口徘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东方明珠上海以蓬勃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按照中央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扎实前行:要素市场不断完善,金融、航运创新层出不穷,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冲破欧债阴霾,“两个中心”趁势崛起

9月,国内最大的PE机构之一——联想旗下的弘毅投资将其跨境投资基金管理总部落户上海,并宣布获得上海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资格,获批结汇额度为5亿美元。“上海平台将主要起到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外币基金的管理总部,二是国内资本参与全球资产配置的桥头堡。”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说。

近年来,凯雷、黑石、3i等国际知名股权投资企业、金融租赁公司等纷纷落户百年外滩。“以航运金融、能源金融以及PE/VC等为代表的新金融是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上海市黄浦区区长周伟说。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外滩金融集聚带定位于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最近3年,黄浦区每年都引进新金融机构30家,“十二五”期间计划每年还将至少引进50家新金融机构。

与欧债危机愈演愈烈、西方金融市场一片阴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依然以蓬勃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朝着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416万亿元,较2005年增长10倍;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三,银行间市场年末债券托管余额位居全球第五,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188万亿元,同比增长7%;金融市场直接融资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3%。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深入,总部级中外资金融机构、功能性金融机构、外资和台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加快向上海集聚。目前,中国银行在沪设立第二总部事宜已经进入最后的审批程序,它将与总行享有同等管理权限,其他三大国有银行也已确定在上海设立第二总部。

而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在过去6年已经翻番,2010年超过新加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上半年又增长了10%,仅一个港口就超过了日本全国的集装箱吞吐量。若上半年的增长走势得以延续,今年全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不仅有望蝉联世界第一,还有可能突破3000万标准箱,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上海正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说:“上海将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放宽国内外企业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内的准入条件,研究形成船舶报税登记制度方案。”

服务转型发展,市场越走越宽

上海灵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平台游戏美术外包服务提供商和独立网页游戏研发营运商,公司去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利润也达到300万元,但由于无抵押、高负债,公司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此时,上海农商银行伸出了援手,企业所在地区财政拿出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同时由区内企业共同出资1000万元,上海农商行则给予这2000万元最大5倍的授信额度,形成一个1亿元的资金池,“灵禅”因此获得300万元信贷资金。今年,公司准备了超过10款网页游戏、超过10款iPhone游戏。

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台大戏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紧抓“牛鼻子”,真正体现了为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助力共进。

近年来,上海陆续推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小企业网络贷款、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新举措,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贸易金融亦取得长足进步,今年1-8月,中信保上海分公司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支持上海市出口总额达到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47.8%,通过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支持136家企业融资70.6亿元,同比增长41%。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设立了花旗商贸(上海)有限公司。“这是花旗大宗商品业务发展的关键之举,花旗商贸将全程参与期货保税交割,享受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在保税港区独有的政策框架下有效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花旗中国副行长胡盛华说。

自去年12月全国首家期货保税交割功能试点落户洋山保税港区以来,这项工作所包含的七大环节已全部走通,通过保税交割连接国内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目标首次实现。在此基础上,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将打造全国领先、面向亚太的大宗商品集散平台。

“目前,明确表示有意向投资注册洋山保税港区的大宗商品运营企业超过20家,其中已经取得营业执照的有10家,注册资本超过4.6亿元。”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上海综合保税区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

打造最开放、最自信、最优的软环境

“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上海计划成立人民币投贷基金,在境外进行投资与贷款。”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日前透露。

按照设想,这一基金将面向市场募集人民币,直接用于海外项目的投资与贷款。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出境将打开一扇窗户。

弄潮儿向潮头立。上海作为我国金融最开放的国际城市地位正进一步巩固,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西方一些发达的金融中心纷纷向表现稳定、高速成长的“远东华尔街”上海伸出橄榄枝,澳大利亚、英国耿西岛、巴黎欧洲金融市场协会等先后与上海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沪港金融合作进一步加深。下一阶段,上海将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快启动境外企业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加快推进跨境ETF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扩大人民币“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

而一系列“给力”措施的出台,也使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资源配置能力大大提升。得益于航运保险业务免征营业税政策,今年上半年,上海地区船舶保险业务总量达到16.25亿元,货运险业务保费总量7.8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2.76%和14.77%;太平洋产险全国42%的船舶险、人保财险全国55%的船舶险均集中到了上海。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上海推出航空险免征营业税的试点也有望于年底推出。

“届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聚效应和定价能力将进一步凸显。”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说,“下阶段,上海将重点推进包括探索中资国际航行船舶登记制度创新,加快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推广江海直达船型应用以提高集疏运效率,推动运价衍生品交易市场发展等举措。”

今年7月底,首届“沪上金融家”亮相,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和上海金融文化的新名片。“上海除了要有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以外,包括金融家在内的高端金融人才更是不可或缺。”方星海说,预计到2015年,上海金融从业人员将达到32万人左右,国际化高端金融人才和新兴金融领域的人才明显增加;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法律、税收、监管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程度明显提高。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说:“上海作为金融开放和创新的桥头堡,要继续研究新的金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把握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改革和创新。”(完)

【责任编辑:刁倩】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