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阳丹 王荣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王维波
动力煤价高位企稳
三季度末到四季度初,各大电厂为冬季囤煤做准备,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从9月7日开始恢复上涨。海运煤炭网2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港口平仓的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报收853元/吨,与前一报告周期持平。该价格为指数发布以来的最高价位,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自本轮上涨以来累计涨幅达到28元/吨。
据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李学刚介绍,从对环渤海六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数据结果看,本报告周期24个港口规格品中,价格上涨的港口规格品由前一报告期的11个增加到了13个;价格持平的港口规格品由前一报告期的12个减少到了10个;价格下降的港口规格品维持在前一报告期的1个。
近期我国非炼焦煤进口超常增加也显示国内动力煤需求旺盛。据李学刚介绍,9月份我国进口煤炭1912万吨,同比增加了25.1%,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新高;其中非炼焦煤进口1523万吨,同比增加407万吨,提高了36.5%,同样刷新了历史单月进口量的最高记录。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期国内水电出力比例较低使得动力煤需求比较旺盛,动力煤价将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受西南及广西旱情影响,今年水电利用小时数同比下滑明显,而四季度为枯水季,预计水电仍将乏力,火电供电负荷将有增无减。从电厂库存来看,近期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的电煤库存回升较快,由9月末的6455万吨增加到了10月20日的近7120万吨。
临近冬季取暖季,动力煤价再度出现上涨,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动力煤价前期的持续上涨动力有所减弱,但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今年以来,国内电荒持续时间超过往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4000万千瓦。今冬明春的电荒似乎已成定局,业内期待的电价上调或能降低“人为”电荒的因素,但终端需求减弱带来煤炭价格回落的预期可能会使得短期内上调电价难以成行。
高煤价促“人为”电荒
动力煤价格高企无疑给本就困难的火电企业雪上加霜,也使得今年冬季的供电形势更加不容乐观。10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分析预测报告,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万-4000万千瓦。这一结论超出了此前电监会的预计。10月20日,电监会预测的今冬明春最大电力缺口约2600万千瓦。
这就意味着从今年春季开始的电荒将持续到明年春季,持续近一年电荒也创下了历史记录。梳理近两年的电荒与全社会用电量的关系,发现今年的电荒不仅持续时间长,还具有“人为”的特点。
2010年随着经济的复苏,全社会用电量达41998.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14.76%,其中工业用电量达30966.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3%。工业用电量增加,尤其是高耗能企业的复苏被视为造成去年电荒的重要原因。
但今年经济增速和社会用电增速下降,电荒却在加剧。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季放缓,一季度增长14.4%,二季度增长14%,三季度增长13.8%;伴随经济增速放缓,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也应声下滑,前三季度社会用电量各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2.7%、11.7%和11.5%。而电荒却持续存在,今年迎峰度夏的实际电力缺口达2300万千瓦,多地错峰用电。如今,迎峰度冬高峰即将来临。
能源经济学者、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今年的电荒主要受“人为”因素影响。他指出,从装机与机组利用率来说,理论上,机组利用小时仍有10%以上的提升空间。但因为电煤供应紧张、煤炭价格高涨“限制”了火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