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天津11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孟华、徐岳、胡俊超
记者从6日以“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找矿突破”为主题的201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了解到,我国矿业发展持续稳定活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未来除加强国际合作外,还要全面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创新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矿业市场活跃价格逐渐趋稳
记者从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矿业在投资、勘查、生产、进出口等方面均保持稳定增长,矿产品价格也逐步趋向稳定,为中国经济社会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矿业领域投资2.60万亿元,同比增长27.9%,高于固定资产24.9%的投资增长速度。其中,采矿业投资7542亿元,同比增长17.3%;煤炭采选业投资继续领跑,同比增长24.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增长1.5%,其他矿产采选业投资稳定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360亿元,同比增长33.3%;新出让非油气矿产探矿权851个,主要集中在金、铜、铁等金属矿产。非油气矿产勘查登记面积74.7万平方公里,与往年基本持平。实施矿产勘查项目9600多个,完成钻探工作量1000万米,同比增长16%。新发现矿产地146处,新疆、河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新探明一批煤炭、铁、铜、钨、钼、金、稀土、磷矿资源储量。在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大宗重要矿产保有储量仍实现了较快增长。
与此同时,矿产品价格逐渐趋稳。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矿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扬,部分矿产品价格进入第三季度后出现回落。大庆油田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110.3美元/桶,同比增长45%。优质煤均价783.7元/吨,同比增长9.9%。铁矿石均价由1430元/吨,降至目前的1200元/吨左右。铜价由7月初的7.09万元/吨降至9月底的5.59万元/吨,均价6.9万元/吨。铝价在1.65万-1.72万元/吨之间窄幅震荡。金价由8月下旬的390元/克降至9月底的335元/克。随着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矿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未来将全面实施找矿突破战略
与会官员和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还需要坚持立足国内,夯实资源保障基础,全面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断实现找矿突破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拓展资源利用空间,创新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水平。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在持续多年努力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调查评价,全国资源潜力基本摸清,找矿效果明显,保障能力提高。内蒙古、新疆、青海、云南等新的资源接替区初步成形。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表示,将着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和重要矿产勘查力度,实现主要含油气盆地以及重点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的突破,形成一批重要资源接续区,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欢迎国外矿业企业投资中国矿业,同时也鼓励有条件的中国矿业企业积极参与矿产资源国际合作。
汪民介绍,政府将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资源,加大基础投入力度,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在全国19个成矿区带设立首批47片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促进整装勘查的通知》,年底前全部完成整装勘查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核,随后将陆续向市场投放新的矿业权。
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与会官员和专家强调,应继续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大幅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以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徐绍史强调,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推动中国矿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三者有机统一的原则,加强管理,维护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提高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矿业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绿色矿山,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使矿产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让矿业发展实实在在地造福当地民众。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国将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广节约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水平,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09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并针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连续3年实施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主要对象的“百矿换新颜”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12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500亿元,使治理恢复率迅速提高至30%,有的地区达到了50%以上。
目前,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已与2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加快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设立“示范工程”、推进“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激励、引导矿业企业更好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