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两翼下 双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20年来,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往来已不仅限于单一的货物贸易形势,现在已发展成为多领域、全方位的地区间贸易合作。近年来双边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逐年提升。目前,双方确定了包括农业、交通和信息通信在内的11大重点合作领域,且在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下,双方各个层面的合作关系更上了一层楼。
一轴两翼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之前就已经开始。中方十分重视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参与的贸易与投资、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各领域合作都有很大进展,更在科技环保与知识产权、农业、交通与信息通信、文化教育与旅游、金融合作这五大领域深化了经贸合作。
科技、环保与知识产权方面,双方在农业、生物、食品、能源、中医药、遥感、地震、海洋等领域实施了多个合作项目,并自2005年起举办科技专题展,促进两地科技交流。环境方面,双方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东盟与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东亚环境部长会议。双方还于2009年签署了《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有力推进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进程。
农业方面,由于中国和东盟都拥有众多农业人口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双方加强农业合作是共同的战略决策。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开展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技术交流等合作项目。此外,双方在农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断取得进展。
交通与信息通信方面,联通中国与东南亚的大动脉——昆曼公路已基本建成,预计将于2012年通车;泛亚铁路也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中国还与东盟10个成员国签订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初步建立覆盖中国与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此外,双方于2007年签署《中国-东盟海运协定》,2008年建立年度海运磋商会议机制。中国与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目前已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签署了包括《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共同发展的信息通信领域伙伴关系北京宣言》等在内的多个重要合作文件。
文化、教育与旅游方面,2005年8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从2008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目前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东盟国家语言教学专业,在东盟的孔子学院也越来越受到当地学生的欢迎。
双方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双边贸易投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东盟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二,双方互设分支机构开展代理银行业务,东盟10国已在中国设立30多家银行机构,中资金融机构在东盟国家也设立了10余家分支机构。三,银行双边结算网络的初步建立。截至2011年9月底,试点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0440.6亿元。人民币对部分东盟国家的挂牌兑换金额达16.45亿元人民币,有力促进了中国-东盟贸易投资的便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