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在历史拐点上力争稳平衡

中国经济在历史拐点上力争稳平衡

http://news.xinhua08.com/来源:上海证券报2012年01月04日09:49

上海金融学院公共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温建宁

2012年,对中国经济的过度悲观判断并不可取。中国经济不得不选择去房地产化,自然不可避免地就要承受经济转型的历史风险和阵痛。但经济发展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在“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方针下,应能控物价抑通胀和惠民生促和谐兼得。

展望未来,不能忘记历史。

站在2012年岁首,如果把历史的篇章向后回溯,2011年无疑是世界经济的动荡之年。世界经济深陷艰难探底的泥坑,备受金融危机肆虐滞后的影响,不但美债危机集中爆发,全球信用经济的交易模式遭遇挑战,各主要国家股市损失惨重;而且欧洲核心国家债务风险愈演愈烈,并爆发了骚乱,资本市场再次跟着暴跌遭殃。在欧美债务危机阴云笼罩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走向萧条,居民预期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民众即期消费能力受到严重压抑,过去的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已是过眼烟云,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急遽萎缩,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失速加快,风险敞口和风险暴露远胜过了危机初期。

作为世界贸易第二大贸易经济体,中国经济当然也无法独善其身,特别是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大的出口,主要出口产品市场因为居民实际购买力快速下滑而导致有效需求严重萎缩,外需出现了中国加入WTO十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同时,危机时期国与国之间普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明哲保身气氛渐浓,不仅中美之间频频产生贸易摩擦和制裁争议,而且中欧之间也是贸易纠纷和经济矛盾多如牛毛,中国产品出口最为依赖的外需遭遇“千年奇寒”跌到冰点,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现存的致命弊端暴露无遗,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的弹性应对空间,极其容易受制于人、容易受制于外部经济变局。在外部环境恶化的倒逼下,中国经济转型亟需“断臂求生”走向破釜沉舟的境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宏观经济直面和克服了重重困难,去年也是中国经济的转折之年。所谓转折,有四个层面的深度含义。

第一,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趋势性转折。由前半年货币投放适度宽松,转变为后半年货币回归稳健,货币供给增量明显减速,货币池子“水位”急遽下降回归常态,中小企业货币需求缺口迅速拉大,高利贷市场飞速膨胀,银行利率难以度量资金饥渴症状,预计利率市场化将是未来反映资金供求关系的必然趋势。

第二,财政政策出现重大峰值性转折。财政收入已由年初持续迅猛增长,转变为第三季度起增速减缓,并开始逐渐加速回落,致使财政收入峰值提前到来,预计税收增长潜力已发挥到极限,十万亿的财政收入水平,极有可能是未来很多年难以逾越的最高值。

第三,房地产价格迎来拐点性转折。随着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的日渐确立,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瓦解。房地产龙头企业比较精明地抓住刚性需求,开始上演“胜利大逃亡”,迅猛大幅降价“开仓出货”去库存将是必然选择,坚硬无比的房价终将被撬开了口子,预计囤积在房地产领域谋求投机性暴利的资金,转瞬之间也将“树倒猢狲散”去寻求新的保值投资机会。

第四,通胀出现了预期性转折。由年初十分强烈的通胀预期,到年中猪肉价格暴涨带动的通胀恐慌,再到年底蔬菜等食品价格跌破年初通胀前状态,通胀在演绎了不折不扣的“过山车”行情。CPI最高点产生在第三季度的七月,环比数据为6.5%,而最低点极有可能发生在年末的12月,按四季度通胀速降的趋势估计,12月有可能比今年一二月份4.9%低一个百分点以上,CPI跌破4%、位于3.2%-3.5%区间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

回顾历史,就是面向未来。站在2012年岁首,如果把历史的篇章向前展开,世界经济前景并不悲观。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世界各国和危机的对抗已持续了三年多,虽然危机阴影至今挥之不去,但人类面对全球经济大衰退的风险,有必要把应对危机的国家个体的努力,转变和凝聚成利益基本一致的共同体,就像争争吵吵讨价还价一年之后的欧盟,最终大家发现同在一条“诺亚方舟”之上,协同救助才是战胜危机的唯一出路。只要世界各国能从大局出发、摒弃一己之私携起手来,等待时间完成人类经济活动的自我救赎,自然明年的经济前景就会多一抹闪亮的色彩,不但不再会像去年如此暗淡,反而潜存着许多希望之光,人类共克时艰最终步入真正复苏之路,并非完全不可期待。

因此,2012年对中国经济的过度悲观判断并不可取。经济增长既然作为一种社会物质存在,必然要受到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必会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高潮和低谷,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一直走的是增长趋势和上升通道,在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已把现有物质和人力资源条件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平均9.9%的经济增长奇迹。当前,因为房价回归合理价值已经形成定势,中国经济不得不选择去房地产化,自然不可避免地就要承受经济转型的历史风险和阵痛。

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的潜力犹存,经济下行只是整体升势中较短期限的调整,是一次对发展方式转换的阶段性修复。如果说2011年中国经济转型步入了深层次阶段,“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成为政策最大的根本选择,那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找到了现实突破口,即经济增长的潜力提升到精神层次,定格在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促使房地产行业和房子货币表现“二重拐点”早日到来,客观上释放出大量被房子吸纳的投资资金能归位到其他产业发展中去。12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升1.3个百分点,相比48%的最低位,显示产需有所回升、出口略有好转,正好说明经济发展正在构建或已达成弱势平衡。

笔者以为,2012年中国经济将站在历史的拐点上,纵使开启了下行整理的通道,但经济发展积累的物质精神财富,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稳中求进”的 “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 18字方针,也能在经济下行背景下做到稳增长和调结构任务并重,控物价抑通胀和惠民生促和谐兼得,为经济平稳回落贮备了有利条件,去实现动态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再平衡。

【责任编辑:姜楠】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