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乳品行业十大展望
一线乳企填补中小乳企退出空白
去年4月2日,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导致不少中小型乳企纷纷退出市场,淘汰率高达45%,让出约20%的市场空间,这一空间让一线乳业巨头从中获益。
根据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报的数据,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在依法注销未通过审核企业的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乳制品。
分析师认为,此举有望提振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有利于乳制品消费回升,有益于内资品牌奶粉的市场份额回升。目前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整体市场份额接近,但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当中进口奶粉领先优势明显,随着政府对奶粉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总体上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奶粉的信心会有所提升。
点评:此次审核退出市场的是一部分小型乳品企业和落后产能,对乳制品行业整体竞争格局影响不大,但由于停产企业数量较大,短期内将会有较为明显的产能转移,从中长期看,预计也会有20%-25%的产能会被转移到其他持续生产的优势企业,如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以及其它区域性品牌乳企等。这些乳企将瓜分淘汰企业让出的市场空白。
乳品新国标之争继续成为焦点
2011年,乳业新国标再掀波澜,关于新国标是否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的争论引爆中国乳业新国标的又一口水大战。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重新制订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成为共识。2008年12月,卫生部牵头,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药监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轻工业联合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等单位,成立了协调小组,对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完善。
在奶业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介绍,过去中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在世界范围就不算高,如今中国牛奶质量标准,其中的细菌总数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万个,而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王丁棉说:“这个标准是全球最差、最低的标准。”
另外,据行业专家爆料,乳品新国标初稿由蒙牛等几大乳企起草。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了广泛关注。此外,王丁棉还指出中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这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丁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
此后,人民日报刊文《谁在制订食品安全标准——专家讲述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其中引用参与制订标准专家的话,“我至今也没有明白,反复讨论形成的送审稿,其中一些关键性标准,最后为什么会被推翻?”等等。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此次乳品新标准制订过程中,一些参与专家称,“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
点评:虽然近几年来,中国乳业一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但毋庸置疑的是国家正在加强对乳品行业的整顿和监控力度,而乳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则是最根本守则,也是乳品发展基本准则。2012年乳品标准能否有所改变,能否跟国际接轨,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