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 > 产业经济 > 综合 > 中国游戏产业“创新之路”还要走多远?

中国游戏产业“创新之路”还要走多远?

http://news.xinhua08.com/来源:新华08网2012年01月20日10:20

新华08网西安1月20日电(记者姜辰蓉)近日结束的“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数据显示,2011年游戏行业取得了32.4%的增长,这一远高于其他许多行业的数字备受关注。但光环之下,一些资深玩家和业内人士指出,创新力不足已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的致命伤,低俗化、收费不公等问题也制约了这一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游戏产业还需潜下心来练好“内功”,出“新”制胜。

代理、跟风热 创新能力弱

来自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428.5亿元,比2010年增长32.4%。与此同时,一份来自中国版协游戏工委的报告显示,在经历了前10年的快速增长后,网络游戏从“蓝海”已经转变为竞争激烈的“红海”。游戏研发运营的高投入和较长回报期,让一些投资逐渐失去耐心。在此背景下,中国游戏产业陷入创新力不足,依靠代理、跟风盈利的模式中。

“中国许多游戏企业并不注重创新研发,尤其是几家网络巨头公司,自己开发不出好的游戏,转而代理国外的游戏,创造性很欠缺。”来自西安的一名资深玩家南极说。他表示,国产游戏虽然在画面和操作体验上近年来有了不少进步,但鲜见拿得出手的原创。

有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0%左右的游戏都非原创。“创新是我们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引擎。”淘米的CEO汪海兵说:“我们去年11月份刚推出一款新游戏,短短时间内就看到了不下20款的各种翻版之作。”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目前我国相当数量的游戏作品存在创新不足、题材雷同、手法单一甚至直接抄袭等现象。因此,市场看上去热热闹闹,但给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之感。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游戏作品的生命周期,更容易使玩家丧失对国产游戏的信任。

【责任编辑:王婧】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