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华交会外商:中国出口仍有竞争力

华交会外商:中国出口仍有竞争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3月06日08:07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08网上海3月5日电(吴宇 蔡青 朱晔)在外需市场低迷、中外进出口商家之间的“博弈”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外商究竟如何看待中国合作伙伴以及中国出口前景?记者在近日此间举行的第22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寻找答案。

来自澳大利亚的采购商罗伯特·赖斯纳已连续七年参加“华交会”。今年打算采购一些服装和面料,但面对比去年上涨一至两成的商品价格有些犹豫:“我逛了两三天,尽管有心仪的商品,但是价格都没有谈到我的心理价位。”

实际上,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过去以进口中国廉价商品立足的众多外商也在经受市场煎熬。赖斯纳有些抱怨:“我的客户如今对价格也很敏感,如果我看中的中国公司价格上不作出调整,我可能会考虑到孟加拉国和印度去采购。”

英国采购商汤姆·莫里斯也持同样态度。他说,在中国采购七八年了,中国商品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如果价格持续上升,我们就会疑虑能不能卖出去,当然会考虑去成本更低、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进货,比如泰国等。”莫里斯说。

来自英国的采购商理查德·凯斯告诉新华社记者,虽然今年“华交会”的规模比往年有所扩大,但一些门类的中国外贸企业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参展数量反而减少了,皮革就是其中一类,这也让采购更加困难。但一些中国企业适时推出的新产品仍让他眼前一亮,比如一个用人造皮毛作外包装的热水壶,“就很有意思”。

“我觉得中国企业适当提高出口商品价格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毫无疑问受全球危机影响更大,困难更多。”凯斯说。

沙特阿拉伯商人阿卜杜拉·苏莱曼尼原本从事汽车配件和轮胎贸易,但看到本国市场对轻工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他就第一次来到了以服装纺织和轻工工艺见长的“华交会”。“我希望通过‘华交会’寻找潜在的可采购商品。中国在轻工产品领域仍有着一定的生产和价格优势”。

苏尼尔·戈斯艾恩是一位主要面向南美市场的采购商,今年“华交会”打算采购100万美元左右的家居和厨房用品,金额与去年差不多。“即便中国出口商品有所涨价,但依然很有优势。可以说,从性价比衡量,全世界还较少有国家能和中国竞争。”戈斯艾恩说。

澳大利亚采购商比尔·加勒特已有在中国10年的采购经历。在他看来,最近两年,中国商品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而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也很大。“价格绝对不是决定采购的唯一因素。只要中国商品质量有保证,综合优势提升,价格有所调整是可以接受的”。

针对部分采购商转移采购地的打算,加勒特分析认为,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贸易关系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和物力,而且新制造产地的综合成本并不一定低多少。相比之下,与中国伙伴已经有多年合作经验,彼此更为了解。

“未来,我们仍然会把中国作为采购重点。但鉴于当前销售并不太好,过去采购的许多产品尚有剩余,所以今年我们可能会减缓在华采购,多看少买。”加勒特说。

近三年来,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面对越来越“坎坷”的国际市场,主动减少低附加值的贴牌订单出口,提高自身打样设计、新品开发和检测能力,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推出了自主出口品牌。与三年前相比,公司服装出口价格平均上涨了20%,2011年出口总额达3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纺织制造与贸易事业部副总经理汤春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确带来了出口订单减少、客商采购转移等现实困难,但这或许可以成为传统中国外贸企业摆脱“低价格、低端商品”模式,改变中国商品国际形象的一次机会,关键要主动寻找不足,提升综合竞争力。

“华交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区域性对外贸易展会。自1991年起每年初春在上海举办,有“新春第一展”之称。(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