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缩小城乡差距关系中国稳定发展的重大关键

缩小城乡差距关系中国稳定发展的重大关键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3月08日11:00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08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樊曦 于文静 齐中熙)“30年前,苞米1毛钱一斤,现在1块多一斤,涨了10倍,可城里工资涨了50倍。”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凌海市三台子镇小上五旗党支书张占宇用这样的类比来解释他所眼中的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是大变样了,可农村的生活和城里还是不一致。”张占宇在此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说。

城乡差距是这个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大国的13亿人口国家躲不开的“短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值。

中国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城乡间的鸿沟不仅体现在收入上,市民和农民在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诸多方面也有不小差距。

“中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初在中共理论刊物《求是》上撰文指出。

5日提请人代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再次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快速实现工业化,中国政府在发展初期曾大力推动“以农补工”,城乡“二元结构”由此形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方向。

自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9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2006年,中国政府取消了延续2000多年“皇粮国税”——农业税,对“三农”的投资也逐年加大。2011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支出首度超过1万亿元,今年财政预算更是追加到12287亿元,相当于2004年1500多亿“三农”投入的8倍。粮食总产量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

“凭心而论,现在农民生活好多了。过去大家春节才能吃肉、包饺子,现在是隔两三天买一斤肉包饺子很平常。新农村建设让大家觉得有依靠、有奔头。”张占宇说。

然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在不少农村地区,家家户户的青壮劳力只能靠外出打工挣钱。张占宇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粮价上涨了10多倍,而城里的工资至少上涨了50倍。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也坦承,尽管农民收入近年来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总体上仍未得到遏制。

在一些地方,农民的利益还时有被侵犯的情况发生。近年中国发生的不少群体事件,常常与农村土地转让和房屋拆迁等问题没有处理好有关。

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赫然在列,包括继续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增加农业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等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黄鸿翔表示,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有“三靠”——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从政策方面,要继续增加农业补贴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让农民爱种粮、多种粮。从科技方面,要大力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让科技支持粮食丰产。从投入方面,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培养农业大户和合作社,用规模化种植实现规模化效益。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不能只是要资金、投资金,更重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发挥首创精神,找到致富的途径,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鸿翔说。

另外,还要加快农村的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的发展。到去年底,中国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3亿农村学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

陈锡文表示,要加快农民收入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转向二三产业就业的农业人口综合素质、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使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更快增长等诸方面都取得明显进展。

他表示,对于中国而言,农民收入增长至关重要,不仅决定着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将影响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未来社会稳定发展。(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