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汇集机遇期 整体协调深入保障改革
核心提示:2012年,在深化改革的号角下,我国的金融改革正逐步探入深水区。业内的普遍观点认为,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战略机遇。而从目前的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汇率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的关联度确实很高。这些改革的协调推进,也依赖诸多配套政策。
新华08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张欢)2012年,在深化改革的号角下,我国的金融改革正逐步探入深水区。各界对此持乐观态度,并寄望改革可以把握机遇,通过整体协调推进的方式,攻关核心问题,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提升金融国际话语权,成为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催化剂。
金融改革集结号吹响在机遇期
今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触及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核心内容。总体来看,从汇率波动幅度扩大到利率市场化,从资本账户开放到人民币国际化,呈现出全面协调推进的格局。
4月央行宣布将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汇率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6月7日,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宣布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上限首次松动,调整至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扩大至0.8倍。此举被视为具有利率市场化里程碑式意义。
2月份,央行首次以官方报告形式,划定我国开放资本账户的时间表;4月份,政府宣布将QFII投资额度由300亿美元增至800亿美元,随后温州金融改革启动,允许“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RQFII投资额度也新增500亿元人民币。这些举措表明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正在提速。
4月中旬,英国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第一支人民币债券;6月伊始,人民币启动与日元的直接交易。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在有序推进。
“2012年将是中国新一轮金融改革开始的起始年。”大和资本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
业内的普遍观点认为,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战略机遇。
从国家实力来讲,我国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均居世界第二,且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结构和贸易条件不断改善。我国外汇储备有3.31万亿美元,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资产超过110万亿元,金融运行总体稳健,利率和汇率已经主要不决定于国际资本流动。这些都是我国利率、汇率稳定的有利条件。
此外,过剩的产能向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要求,雄厚的外汇储备为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西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收缩给中国投资腾出了空间。因此,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随着开放资本账户,拓宽人民币流入、流出渠道,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及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会提升,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和离岸人民币金融工具创新也会加快。可以期待,人民币在国际计价、国际支付、国际投资等职能实现的过程中,会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