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亟须为农业发展体制“松绑”
新华08网昆明7月19日电(记者吉哲鹏)当前云南省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但农业小、散、弱、差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管理体制仍不顺畅。对此,云南亟须为农业发展体制“松绑”,采取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科研转化能力、引入优势资本“借力用力”等措施突破农业产业化发展瓶颈。
——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四低”瓶颈
记者调研发现,云南农业产化多年来取得长远发展,但仍然面临“四低”制约。
一是种植业效益低。据云南省农业厅在2011年的调查显示,全省种植业亩均产值仅为2668元。其中,亩均产值在1万元以上的只有3个县区,3000元以下的达78个县区,占全部县区数量的60%。生产效益低直接导致农民增收乏力。2011年,云南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2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6977元低2255元。
二是产业化程度低。据统计,2011年云南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410个,仅占全国总数的2.8%;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016亿元,仅占全国的1.9%;年销售收入上亿的农业龙头企业135家,仅占全国的1.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也普遍偏弱。
农业企业规模小而散成为产业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云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48户,仅占全国7.95万户的0.82%,占全省5272户的12.3%。企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低。据农业厅介绍,云南农产品加工业以粗加工为主的发展态势依然突出,主要以初级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和为发达地区提供精深加工初级原料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加工转化率仅为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与先进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备陈旧落后,企业运用科技和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知名品牌的带动。
四是产加销衔接程度低。当前,云南省农业产业发展上“有原料无加工,有加工无原料”的现状还较为突出,许多加工企业与市场的需求未能有效衔接,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有待加强。
曲靖市会泽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蒋雄介绍,全县每年近100万吨的马铃薯主要用于种薯、商品薯销售,作为鲜食和饲料,产业链短,商品转化率和增值倍数低,经济效益不好。
[责任编辑:王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