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经济每月谈回放: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

经济每月谈回放: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9月25日10:02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中国国际交流中心25日召开第三十九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立群发言。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于2012年9月25日(星期二)上午9时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第三十九期“经济每月谈”会议,主题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陈永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三十九期“经济每月谈”现在开始。这次 “经济每月谈”的主题是“把稳定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次,我们选择这个主题,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要进一步落实中央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强调的是政策的基调,就是稳定经济增长。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经济增长总体是稳定的,但是正面临着一些困难、复杂的局面,全年实现7.6%的增长目标可能性极大。但是,可以说最后这一个季度是不是能够反转,能不能够实现7.6%的目标还没有绝对的把握,因此需要认真讨论如何切实保证稳增长目标的真正实现。

今天,我们有幸请来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先生,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先生,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立群先生。他们三位都在宏观经济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影响,经常就相关的问题发表重要言论,引 起了社会比较大的反响。当前,从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组合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还是好的,上半年经济增长7.8%,速度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在预期的目标期间内。经常项目的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内外需更趋均衡。1—8月城市新增就业918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9%,8月当月回落到2%,我们的主要经济指标横向与各主要经济体比较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但纵向和我们历年,特别是最近这若干个季度的经济情况比较,面临少有的下降压力。

当前的经济与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有许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主要是当时外需不足影响国内经济发展,今年以来的特点是外需并无明显变化,仍然比较低迷,但是内需增长乏力,特别是投资增长下降较快,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如何进一步稳外需、扩内需、促投资、充分调动经济增长的内增动力。下面请听三位专家的高见,首先有请国经中心的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先生演讲。有请。

郑新立:

同志们上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挑战为机遇,全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8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表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然处于连续十个季度以来的下降趋势。从2010年以来,每季度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其中有一个季度持平,所以到目前为止已经是连续10个季度在下降。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由上个月的9.2%降为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2%,与上个月基本持平。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由前七个月的25.5%降为25.1%。8月份净出口总值增速降为0.2%,其中出口增速降为2.7%。 预计比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将继续下滑,也就是说有可能分季度地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连续11个季度的下滑。现在看来,实现经济增速止跌会升的希望只能留给第四个季度了。但是第四季度能不能够实现止跌回升,现在看还没有把握。

造成这次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出乎意料;二、去年为抑制通胀所采取的收紧银根的政策,收回过缓。当前由于经济下滑形成了巨大惯性,并已形成社会预期,因此实现经济增速的止跌回升需要付出比正常情况下更大的努力。中央政治局上个月开会分析了上半年的经济形势,部署了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作出六点指示,围绕着如何实现稳增长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所以如何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国民经济尽快地回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来,现在已经成为政府和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或者说是绞尽脑汁要解决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遇到的挑战可能也是转方式的机遇。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于我们积极应对,曾经成功地将挑战化成了机遇。当时江泽民总书记批示,让我们国家纪委研究如何把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成机遇,当时的国家纪委主任曾培炎,也是我们现在的理事长布置我们纪委的各个司都来研究如何把挑战变成机遇。我当时在国家纪委政策研究室当主任,兼副秘书长和新闻发言人,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最后中央作出决策,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点投资方向,包括开始高速公路的建设,进行长江干堤的加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国家粮库进行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大学生的招生规模这六大对策。这六大对策实施的结果现在看得很清楚了,当时也有很多议论,很多人反对。现在看来没有这六大措施,当时亚洲金融危机肯定给我们造成重大冲击。由于有了这六大措施,而且认真地进行实施,我们把挑战变成了机遇,把多年想干的事、没有能力干借助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把它干成了。因此,不仅实现了抑制通胀的目标,使经济尽快地实现了回升,而且为2000年之后出现近十年的快速增长期奠定了基础。

今天有的在坐的同志可能就是上一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那些措施,特别是扩大大学招生的受益者。从1997年开始,我们扩大大学招生规模,平均每年扩大20—30%,使几千万青年圆了大学梦,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我们的高速公路从亚洲金融危机时开始建设,用十几年的时间,我们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快要超过美国了,美国是8.4万公里,我们是8.2万公里,今年和明年我们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的网络体系。今天想想,如果没有高速公路的话,我们中国的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根据上一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当前我认为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能够转化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机遇,关键是要尽快地确定扩大内需的重点,要运用计划、财税、金融三大调控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形成拉动经济增速止跌回升的强大合力。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服务业,努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加快农业的现代化等等,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形成合力。只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我相信国民经济回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来,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下去,是完全有条件、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