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区域经济 > 动向 > 从银行信贷清单看上海巧破保障房融资难题

从银行信贷清单看上海巧破保障房融资难题

新华08网2012年10月11日15:34分类:动向

核心提示:截至2012年8月末,上海市名单制项下保障房贷款余额759.4亿元,同口径较年初增加230.5亿元。保障房贷款风险较大、不确定因素多,银行如何打破“惧贷”“惜贷”情绪,为保障房建设融资输血?

新华08网上海10月11日电(记者 姚玉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8月末,上海市名单制项下保障房贷款余额759.4亿元,同口径较年初增加230.5亿元,保障房贷款增量占同期全部住房开发贷款增量的比重达到125%。换言之,辖内银行压缩了其他商业性住房开发贷款,住房开发贷款的全部增量均用于支持沪上保障房建设。

保障房贷款风险较大、不确定因素多,银行如何打破“惧贷”“惜贷”情绪,为保障房建设融资输血?

政府“托底”,银行“敢贷”

建设银行是在上海投放保障房贷款最多的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7月31日,建行上海市分行保障性住房类贷款总额为205.4亿元,比年初新增69亿元,同期末累计发放个人经济适用住房贷款金额6.9亿元,贷款余额6.2亿元。而截至今年6月底,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信贷支持保障房贷款总额超过170亿元。

“房地产贷款指标比较紧张,我们从2010年开始增设‘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发贷款’单独核算,给予信贷规模支持。”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史军说,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在保障性住房类贷款上投放70亿元,用于经适房项目、动迁安置房项目和大型社区前期开发的土地储备项目。

政府有“托底”是银行敢于放贷的重要原因。“房地产贷款的期限是3-5年,商业地产项目建设周期2年、销售1年,很快能回款,但保障房销售对象是低收入群体,一旦销售不畅,开发商资金链就紧张,银行信贷就面临风险。好在政府有相关回购政策,给银行吃了定心丸。”史军说。

政府部门的监管创新也解除了银行的束缚。按照规定,在办理土地储备贷款时银行需要抵押物,但未完成动迁收储时,土地无法抵押。经上海银监局协调,在办理土地储备阶段,由上海规土部门出具“土地储备预告登记”,银行凭此可做前期抵押,等动迁收储完成后再办理实质抵押,这既支持了银行的合规要求,也满足了保障房建设的资金需求。

【责任编辑:刁倩】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