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的实业金融化日趋明显 

中国经济的实业金融化日趋明显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10月24日13:05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呈现出明显的实业金融化趋势,发展到极端便是“产业空心化”,值得引起重视。金融仍然需要为实业服务,而非走上自循环“钱炒钱”的道路。

新华08网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有之炘)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发布报告称,上市公司参与PE/VC已成为潮流。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呈现出明显的实业金融化趋势,发展到极端便是“产业空心化”,值得引起重视。

实业金融化的趋势在中国并不鲜见,在央企中格外明显。安邦咨询报告显示,国资委现在管理的117家央企,其中有90多家在不同程度上涉足金融业,占比为76%。非金融央企实际已经控制了24家信托公司、20家证券公司、14家财产保险公司以及23家寿险公司,分别占到受调查该种类金融机构的46.2%、41%、37%以及53.1%。

这种实业金融化不仅局限在央企,在各所有制及各层次企业里都有所体现。清科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上市公司参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策略研究报告》称,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上市公司LP共有310家,披露可投资本量共计2116.16亿美元。上市公司参与PE/VC已成为潮流。

一达通副总经理肖锋认为,一边是实业金融化、海外房产、境外股票等成为拓展金融创新的热点,而核心的贸易金融、产业金融被搁在一边,这样的局面值得深思。

安邦咨询研究员称,在各地陆续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实业企业的身影。对于企业来说,将部分闲置资金用于金融投资,有助于盘活闲置资产,获取更高的收益,也是分散主营业务风险的一种手段;对于整体经济而言,实业金融化也有利于将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摆脱原有行业的限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实业金融化需要避免走向极端的“产业空心化”,金融仍然需要为实业服务,而非走上自循环“钱炒钱”的道路。这也是新形势下金融监管需要做出的调整。(完)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