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汽车市场总需求2080万辆
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总需求约为208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约1680万辆,增速8.5%,商用车销量约385万辆,增速1%。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施建华日前基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做出的大胆预测。
利好五条件
施建华认为,推动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稳中求进,将对汽车工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有利于汽车市场发展。
二是新三大红利对汽车长期发展提供支持。这新三大红利分别是:改革红利、人才红利和城镇化红利。这三个红利在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促进汽车业发展,其中城镇化红利对汽车业的促进更为直接,随着城镇化推进,汽车消费需求会呈现扩大态势,市场空间更为广阔。
三是汽车刚性需求依然强劲。一线城市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广大二三线城市和乡村还存在很大需求。
四是汽车消费升级会推动汽车消费增长。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民生保障,收入分配改革及收入倍增计划,提升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必将促进汽车购买力的提升。
五是中国汽车出口还将继续保持比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中国汽车品牌形象也在逐步提高,随着企业实力、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未来中国汽车出口量将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
利空四因素
施建华说,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也存在四大抑制性因素:
一是全球经济回升缓慢,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还十分复杂,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依然存在。中东北非发展不稳定,地缘变化可能导致国际油价仍高位振荡,对汽车市场需求也将带来抑制作用。
二是今后我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这将改变过去铺摊子上规模的发展趋势,削减了项目投资对车市的直接拉动。
三是环境能源交通等问题制约着汽车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以人为本的汽车环境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面对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一些城市管理者用简单的、临时的、限制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汽车消费需求。
四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将对我国汽车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快速增长,部分国家对我国汽车产品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汽车向这些市场出口,将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王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