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综合 > 新能源汽车驶入窘境 需上中下游合力冲出困局(2)

新能源汽车驶入窘境 需上中下游合力冲出困局(2)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3年04月07日16:30分类:综合

核心提示:广受欢迎的新能源汽车目前面临诸多窘境。业内人士建议,今后需上中下游合力、突破市场与政策困局,进一步“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

上中下游助力新能源汽车

鉴于新能源汽车对保护大气环境、降低燃料成本、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受访业内人士建议,上中下游应协同用力,突破市场与政策困局,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提供动力。

首当其冲的是,通过构建煤、气、油、核、风光电等多元化能源供应格局及高效便捷的能源输送通道,保证上游天然气、电力的供应,解除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和下游用户的顾虑。

第二,政府层面,陈云华提出,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扩大示范和补贴城市范围及力度。黄向东等建议,应出台更加系统性的新能源汽车扶持和补贴政策,目前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购车补助,可对使用、售后服务维保、车辆回收、人员培训等环节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同时出台车辆购置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可在公交、出租车、政府采购方面首先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发挥带动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教授姜立标还建议,可扩大财政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私人补贴试点范围,突破现有的5个城市局限,加大补贴力度,“通过补贴激励市场,等到新能源汽车得到认可再取消,依靠市场销售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车企层面,汽车制造企业要多注重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市场推广和商业模式。任勇说,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是“说的多、买的少”,一些车企头脑发热地投入,又不愿意沉下心来、投入全新开发,这对产业本身是有危害的。

企业之间可联合研发,分散投资,分担风险。例如广汽集团研究院每年约投入6-8亿元研发费用在新能源汽车上,但市场回报率较低。长安集团每年虽获国家研发投入,但对于巨大的科研投入来说是杯水车薪,要靠传统车利润来维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受访专家提出,如果企业形成联盟,联合研发,共享成果,可以促进整个产业良性发展,也减少企业各自为战的巨大压力。

第四,对于下游,应完善加注站、电网等配套设施。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城市中的加注站主要供出租车和公交车使用,总体上数量偏少,加注不方便,为城际客货运输车辆服务的加注站更是寥寥无几。多位专家建议,今后地方政府、供气公司和道路运输企业,都应积极参与建设加注站,尤其是道路运输企业可利用自己的客货运输站场、物流园区等建设一批加注站,新增站点可沿天然气管道网、进口液化气接收站点或电网主线路分布。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