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张晓青:“软着陆”是中企海外并购的关键

张晓青:“软着陆”是中企海外并购的关键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4月15日08:20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08网波士顿4月14日电(记者蒋寒露)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晓青13日在“哈佛中国论坛”上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现“软着陆”,只要中国企业以平和的心态与海外企业相互学习与合作、加强自主研发和人才培养,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只是时间问题。

曾协助大连万达集团以26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娱乐控股公司的张晓青说,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和诚信,如何真正地融入美国社会、在美国着陆,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用,而不是有钱的暴发户形象。

她说:“如果不能'软着陆’的话,这是很大的挑战,将给中资企业在国外的形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走全球化这个过程,已经不是要不要走,必须要走,然后是怎么走的问题。”

谈到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张晓青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企业间信任建立的过程,就跟谈恋爱一样,要有一个长期积累。”

张晓青说,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化的过程中,心态特别重要,要向海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取经,要准备好长期积累。她说:“现在央企出来的心态是特别平和的,就是想'付学费’。慢慢地跟美国的公司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她说,近两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在页岩气方面。今年2月,中化与美国先锋自然资源公司(Pioneer)达成17亿美元的页岩气协议;2012年初,中石化以超过20亿美元价格收购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在美国5个页岩油气资产权益的三分之一;2011年2月份,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购入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一页岩油气项目33.3%权益。

但她表示,在页岩气等敏感的技术领域,尽管市场是开放的,但是技术不是中国公司的。她说:“中国没有控股权,不是作业者,还是要与美国当地公司合作开采页岩气。真正拥有这个技术的公司,暂时还不会马上跟你彻底分享。”

张晓青还表示,中国要想从“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很快地进入“科技大国”的前列,中国企业还需在研发上长期积累。她说:“(技术是)自己研发出来的还是并购过来的,是完全两个概念。”

另外,张晓青认为,中国需要一大批在海外一流企业有经验的高层,把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运用到中国企业上,并依据中国企业的自身情况将其最优化。这才是真正的双语言、双经验和双知识的人才。

张晓青说:“我们这一代是比较幸运的,能够赶上中资企业走向海外的最强盛的时代。”

根据《财富》公布的2012年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中国有超过70家公司上榜,且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中国的上榜公司数量已经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的132家。而美国上榜公司则比上年减少了一家,这是美国上榜公司连续第10年减少。

张晓青说,尽管中国企业距离能够抵抗全球经济和政治风险的真正的全球化企业还有一定差距,但只要中国企业在海外“把局布好,把人才慢慢地培养起来,同时跟全球的同行业的领军企业不断地做标杆研究,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会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