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上半年进出口逐步回落 三季度市场预期不乐观

上半年进出口逐步回落 三季度市场预期不乐观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7月10日17:57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6月我国进出口双降,总值同比下降2%,延续了今年进出口逐步回落的态势。三季度市场预期外贸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下半年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

新华社记者张欢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根据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6月我国进出口双降,总值同比下降2%,延续了今年进出口逐步回落的态势。外部市场需求低迷、贸易摩擦频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国内工业生产放缓、出口成本上升,造成了二季度进出口不乐观的局面。三季度市场预期外贸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下半年仍然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未来外贸易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

――6月出口同比增速创44个月新低 上半年进出口呈逐步回落态势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215.1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值为1.0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43.2亿美元),下降3.1%,创下44个月新低;进口0.9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471.9亿美元),下降0.7%。6月外贸进出口总值环比下降6.8%,其中出口下降4.6%,进口下降9.3%,降势也比较明显。

6月数据延续了今年进出口逐步回落的态势: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值为9752.5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3.5%;二季度进出口值为10224.4亿美元,同比增速为4.3%,其中,5月份我国外贸增速仅为0.3%,6月份则进一步下滑至负增长2%。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增长10.4%,进口增长6.7%,总体呈现低速增长。

这种状况符合市场之前的预测,市场观点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市场复苏仍存不确定性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增多的作用之下,外贸“挤水”措施也在继续,我国6月进出口数据会继续处于低位。

――外贸遭遇五方面不利因素 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

造成二季度进出口不乐观局面的原因包括,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出口成本持续上升、国内工业生产放缓、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这表明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今年6月世界银行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2.4%下调为2.2%,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由1.3%降至1.2%,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由5.5%降至5.1%。外部市场需求的疲软必然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下滑,在海关选择的近2000家接受月度网络调查的出口企业中,今年每个月都有45%以上的企业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下降,5、6月份反映新订单金额同比减少的企业比例连续扩大。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12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调查,参与贸易救济调查的主体也包含了发展中国家。今年5月欧委会宣布准备对我国无线电通讯设备及其组件进行双反调查,6月6日又宣布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当前,贸易摩擦发生的国家、涉及的产品不断多样化,已经成为我国相关优势产品出口的极大障碍。

与此并行的,汇率、劳动力工资等出口成本却也在持续上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较去年年底升值5.6%。今年上半年也已经有多个省市区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接受海关网络调查的近2000家出口企业中,有约7成反映成本上涨的压力加在大。

进口低速增长则主要是由于国内工业生产放缓,抑制了原材料的进口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同比放缓了1.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2%,同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内过剩的钢铁、水泥、造船、光伏等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进一步抑制了对上游原材料进口的需求。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指出,海关贸易统计按照进出口金额来计算,商品价格对海关统计结果影响很大。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世界经济逐步下行的态势中失去了有力支撑,受此影响,我国进口商品价格已经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这也影响了我国的进口增速。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