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我国茶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危机

我国茶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危机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7月12日09:48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据商务部外贸司统计,2012年我国茶叶产量175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均比10年前翻番,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30多万吨。然而有专家指出,未来三年内茶叶消费量最多增加20万吨左右,而茶叶出口量和茶叶深加工消耗茶叶量在未来三年内不会有太大增长,茶叶生产因此将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危险。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昆明(CNFIN.COM / XINHUA08.COM)--业内人士分析,基于今后茶产量进一步增加、茶叶深加工能力较低、出口增速放缓、发达国家准入门槛提高等因素,我国茶叶生产将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危险。

结构性过剩

商务部外贸司统计,2012年,我国茶叶产量175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均比10年前翻番,居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30多万吨。其中贵州、云南、福建、湖北、四川、浙江等省的新特色茶产区发展迅速。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茶产业模式日趋合理。以茶农为主体的生产组织形式逐渐转向“企业+基地”带动农户发展的多种经济合作形式,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操作的规范化运作模式;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各地名优茶得到快速发展,乌龙茶、普洱茶、保健茶和功能性茶等产品稳步增长。

同时,两种“不平衡”现象逐渐显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认为,一是茶园面积大量发展引起的产能过剩和消费需求不平衡,二是名优茶的大力发展与茶资源高效利用、采摘劳力间不平衡。

陈宗懋说:“未来几年将有700万亩茶园投产,按平均亩产40公斤计算,产量将增加28万多吨,消费量按5至10%递增,未来三年内消费量最多增加20万吨左右,而茶叶出口量和茶叶深加工消耗茶叶量在未来三年内不会有太大增长,茶叶生产将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危险。”

此外,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0多万吨未采收鲜叶、100多万吨茶树修剪枝和20多万吨低档茶及下脚料未充分利用,传统茶产能与消费间矛盾日益突出。

出口量放缓

业界分析,造成我国茶产业产能结构性过剩背后,是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的要求、茶叶深加工能力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等因素。

目前我国茶叶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七成出口对象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尤以西北非国家传统市场为主,市场有待拓展。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俄罗斯茶叶咖啡协会主席拉马兹·恰托瑞亚说,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绿茶,2012年进口中国茶叶14000吨,较2011年下降3000吨。

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的要求日趋严格。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深受影响。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杨胜军说,茶叶进口国农药残留标准限量近年来增加了新项目,检测日趋严格,这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影响。据悉,目前欧盟针对茶叶农药残留制定的标准达1130多项,日本870多项,这导致我国茶叶对欧盟、日本的出口数量减少。

农药水溶解度的问题须引起重视。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在泡茶中的浸出率与农药在水中溶解度密切相关,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愈高,泡茶时进入茶汤中的浸出率愈高,在茶叶生产中使用水溶性高的农药,必然造成茶叶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消费信心。

还有全球消费习惯差异。我国茶叶出口70%是绿茶,但世界上80%消费者习惯饮用红茶,对我国各类茶叶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无了解,我国特种茶类在国际市场尚未形成消费热。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