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增速略有回落 后势预期较乐观
核心提示:二季度增速略有回落,是潜在生产率下降、国际环境严峻、政府主动调控使然。下半年,尽管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但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后势预期比较乐观。
新华社记者张欢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8009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二季度增长7.5%,低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但总体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二季度增速略有回落,是潜在生产率下降、国际环境严峻、政府主动调控使然。下半年,尽管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但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后势预期比较乐观。
――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
尽管二季度经济增速如市场预期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比较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为7.6%,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二季度7.5%的增速回落幅度很小。二是就业基本平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0余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上半年农民工新增外出打工人数为444万人,由此可见今年新增就业岗位还是增加状态。三是物价总体平稳,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除去2月份CPI受春节和季节因素影响同比上涨超过3%,其他各月CPI涨幅都保持在3%以内,属于温和增长。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稳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两方面增长均基本稳定。
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并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也稳中有进,经济转型升级呈现稳中提质的局面。
上半年,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夏粮产量增长1.5%,再获丰收,畜产品增长也基本稳定。同时,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包括物流、网络购物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8.3%,比第二产业高出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11.6%,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出2.3个百分点。
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也有新的进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研结果,企业正在尽可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很多传统产业企业在不断开发新产品,产品高端化、绿色化、终端化的趋势明显。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4%。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上步伐比较快,一些新兴产业业态成长性较好,中部和西部地区后发优势进一步发挥,中部工业增速和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3.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高出1.2和2.6百分点。
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也继续得到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比是2.83,比去年同期相比缩小0.08。
――潜在生产率下降、国际环境严峻、政府主动调控使二季度GDP增速略有回落
二季度GDP增速为什么比一季度略有回落?主要原因是我国潜在生产率在下降,而国际环境仍然复杂严峻,加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在主动调控。
我国经过多年高速增长以后,现在进入了结构转型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资源禀赋条件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同样的投入在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产出的边际效益在递减,所以我国的潜在生产率目前有所下降。潜在生产率下降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在进入结构转型阶段都曾出现过潜在生产率下降的情况。所以,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具备必然性。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谈到,对于我国经济的回落状态,要客观正确看待,不要过度渲染。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也增加了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今年尽管美国经济有一些明显的好转迹象,但是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经济还是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复苏总体而言速度比较缓慢。再加上有些国家实行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人民币仍在升值,而我国劳动力价格也在提高,使得出口的难度加大。
尽管经济增速回落,但政府显然意识到增速适当回落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所以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我国政府还是冷静地坚持调结构、促改革。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主动调控措施上,例如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一些以前出台的刺激政策在有序退出……这些调控对短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我国经济后期发展仍具有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潜力和条件
下半年,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的后期走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所处阶段来判断,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前行的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应该持有比较乐观的预期。
进入结构转型期以后,尽管潜在生产率有所下降,尽管资源、环境、市场的约束有所增强,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之中,新兴工业化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高度融合会释放出极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
今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也会继续显现。按照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计算,目前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要落后五年、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要落后十年,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中西部地区依然有较大发展潜力,这个发展过程将拉动投资、释放消费能量。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然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消费成长的空间依然很大。
与此同时,企业的改革创新步伐在实实在在加快,创新和改革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近25万家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所作的问卷调查,企业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预期较好,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对后期经济走势、对经济环境基本面表示乐观,对企业发展很有信心。
[责任编辑:范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