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听力学家齐力的中国梦
新华社温哥华7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马晓澄
今年早些时候,加拿大温哥华总医院听力室迎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29岁的严重自闭症患者丹娜·米歇尔。丹娜因耳朵感染使听力受损,迫切需要接受诊治,但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加上对医院的恐惧,使她难以平静地接受听力诊断。
“传统听力诊断方法和仪器需要尽量排除内在和外部干扰,因此在对患有认知障碍的人群以及儿童、老年人进行诊断时,除非实行全身麻醉,否则很难进行准确诊断。”该室主任齐力说。
经过多次会商,齐力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决定购买一种新型听力诊断设备,它能够极大地抑制内在和外部噪音对诊断的干扰,同时其无线功能也保证患者在检测时拥有更多自由度。依靠这种设备和多年的经验,医生们成功地完成了对丹娜的诊断。
这时,在中国长大的齐力马上想到的是:“这种技术和经验能否让中国的患者受益?”加拿大在听力障碍诊断与康复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因此,这种想法不断出现在齐力的科研和工作过程中。
2001年,齐力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研究方向是新生儿听力模型,“这个专业在国内都没有听说过。”同样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加拿大对所有新生儿听力筛查实行的“1-3-6”项目,即出生后1个星期内进行筛查,3个月内确诊,6个月内进行干预,尽最大可能减少先天听力障碍对日后生活和学习造成的影响……
正是这些感悟让齐力找到了梦想的方向——让中国的听力障碍诊断与康复事业在借鉴加拿大先进经验中得到提高。今年2月,他的梦想跨出了第一步: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成立了“加拿大-中国言语与听力协会”,这是加拿大第一个致力于加中两国言语听力领域合作的协会。
数据显示,中国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平均每年新增约2.3万名先天性耳聋儿童。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近40万聋儿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但该领域依然面临专业人才短缺、地区治疗差异大等问题,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压力十分巨大。
“跟北美标准比,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协会希望为业界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弥补中国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齐力说。
协会成立之后,已经派出专家赴中国讲课,而且成功争取到温哥华沿岸卫生局的支持,将每年邀请两到四名浙江中医药大学言语和听力专业的学生到温哥华总医院实习,这也是温哥华沿岸卫生局首次接受亚洲国家的学生来加学习。
此外,齐力还邀请中国专家参加在温哥华举行的相关学术会议。他说,协会将利用加拿大的人才、技术和产品优势,推动加中两国在特殊儿童教育以及相关医疗仪器与设备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听力诊断康复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热爱这项事业,希望通过本人和协会的工作回报中国,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让无声世界充满有声的爱,这就是我作为海外游子的中国梦。”他说。(完)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