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高少华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大数据产业在国内正加速渗透于城市信息化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和各类民生应用之中。专家认为,大数据正成为推动“互联网+”落地的重要基石,随着未来“十三五”有关大数据发展规划的出炉,大数据产业将迎来发展新高峰。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数据越来越成为信息社会的一大特征。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机构预测,在2014年年底,国内网络上集中存储的数据已经达到1ZB,到2020年时,整体的网络上数据存储量将会达到39ZB规模。
《2015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显示,我国潜在的大数据资源非常丰富,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在政府允许的数据隐私保护条例下,未来大数据会作为一种资产存在,并在国内诞生一个万亿级别的交易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将非常有助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抓住数字化转型商机应该成为每个ICT厂商和行业用户战略的一部分。目前中国大力实施的“粮食水利、交通、生态环保、健康养老服务、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清洁能源、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七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智慧城市、“互联网+”等,大数据在这些方面都将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据专家介绍,大数据应用起源于互联网,正在向以数据生产、流通和利用为核心的各个产业渗透。目前在国内,包括金融、零售、电信、公共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已开始探索和布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应用。
“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不久前在上海表示,大数据是未来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驱动着商业的变革。对阿里巴巴来说,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商业数据公司,已经在电商、金融、物流、健康、文化等领域积累了庞大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大多数仍停留在阿里体系内流动。数据流通才能发挥价值,只有建构数据分享的机制和产品,提升数据使用效率,才能真正使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生活,提升各类商业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马云认为,未来五年和十年,“互联网+”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把互联网加上传统经济,不管是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各行各业加起来,只有参与传统行业的改造,整个互联网才能活得久、活得好。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研究出台国家大数据战略,建立国家政府信息开放统一平台和基础数据资源库,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出台政府机构数据开放管理规定。按照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分级分类,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公众和小微企业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商业价值,促进互联网应用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已全面覆盖人们的吃穿住行用,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在此趋势下,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如何挖掘和开发海量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积累和交换、分析与运用,对经济走势产生更为敏锐的洞察和判断,成为行业从业者的制胜要点。
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公开表示,工信部将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协同创新。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当前各行各业都开始谈论大数据,大数据也加速渗透进人们的衣食住行,不过目前我国大数据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大数据发展仍面临诸多瓶颈和挑战。对我国来说,数据资源不丰富、技术差距大和法律法规不完善仍是当前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