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8月CPI创12个月新高 专家称不会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8月CPI创12个月新高 专家称不会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10日15:58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约两个季度的滞后期,未来利率若进一步下调需要考虑其滞后效应及其对资产价格和物价等的影响。当前物价水平不会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高于预期并创下了12个月新高。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约两个季度的滞后期,未来利率若进一步下调需要考虑其滞后效应及其对资产价格和物价等的影响。当前物价水平不会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从环比看,8月份猪肉、鲜菜和蛋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CPI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从环比看,8月份猪肉、鲜菜和蛋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CPI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

8月份CPI因为猪肉价格和蔬菜价格的上涨而告别1时代,回到年内新高2%。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在8月份进入名义上的负利率时代,因为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75%。就全年来看,由于PPI走势疲弱,猪肉价格的上涨在放缓,年内出现通胀的概率很低。

虽然CPI告别“1”时代,但CPI前导指标——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跌幅进一步扩大,业内人士认为其涨幅将十分有限。据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PPI连续42个月负增长,涨幅为-5.9%,创出新低。

民生宏观团队表示,究其原因,一是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回落,二是因钢铁、水泥等上游产业产能并未得到明显去化,三是房地产、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导致工业品需求回落,四是全球贸易萎缩外需低迷。考虑到财政政策稳增长,基建投资扩张,PPI同比跌幅或将缩小,但转正仍遥遥无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其官微表示,CPI四季度同比涨幅可能高于2%,全年涨幅将低于去年水平。由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75%,市场实际出现了负利率。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约两个季度的滞后期,未来利率若进一步下调需要考虑其滞后效应及其对资产价格和物价等的影响。当前物价水平不会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