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金融创新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金融创新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11月25日11:00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重要机遇。金融服务作为支撑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坚强后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成败。

新华社记者朱海峰 王胜先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重要机遇。金融服务作为支撑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坚强后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成败。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仍面临金融配套滞后、融资成本高、风险管控能力弱等问题,应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加大金融创新,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资金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助力。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综合管理部主任文善恩指出,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或承包工程时主要有三方面的金融需求:一是财务顾问需求,包括掌握目标国家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寻找投资、并购标的,进行资产资信评估等;二是资金需求,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短期流动资金以及参与投资并购所需的长期资金等;三是资金便利需求,跨境资金能够方便地出得去、回得来,减少审批手续和程序。但囿于金融服务配套“走出去”的滞后,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服务能力仍有待加强。

南车资阳机车是一家以生产内燃机车为主的传统装备制造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海外发展,成功把机车产品打入铁路轨道标准均与我国不同的土库曼斯坦、泰国、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车资阳董事长向军表示,海外订单能否拿得下来、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很多时候已经不再比产品,而是比综合方案,其中金融服务十分关键。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说,国外大型重工企业通常都有配套的金融企业或银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包括尽职调查、项目评估、融资设计、风险控制、资金管理等。但我国装备企业走出去却仍以自有资金和国有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较高,风险抵御能力明显不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应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衔接,要加快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跨境人民币清算网络建设,做深、做实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在跨境贸易结算、投融资交易和货币储备等环节为我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提供的多币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今年6月,中国银行以人民币、美元欧元、新加坡元4个币种在迪拜纳斯达克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台湾证券柜买中心、香港联合交易所、伦敦交易所成功发行4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主题债券,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满足“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资金需求。“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同时配置人民币、美元、欧元和相关国家的货币,通过打造多币种的资金池,为企业项目投资和产业园区建设提供综合的融资方案。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融资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也将加快我们与沿线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宗良说。

“目前我国的离岸资金量已经达到40万-50万亿,但可以有效监管的仅有数千亿元。无论是投资于欧洲的中国企业还是投资于中国的欧洲企业,实现对其离岸资金的实时操控,目前仍然困难重重。”银杏树国际董事局主席李卓智指出,跨境资金管理上的不足,不仅造成离岸流动资金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更暴露出潜在的金融操作风险。因此,推进资金渠道的互联互通将是沿线国家未来展开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据悉,国内已有一些金融企业着手构建企业之间的跨境资金清算网络,GCG金融互联网关平台就是其中一例。该平台在国际清算网络及跨国银行节点互联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更加开放、透明、高效、安全的资金清算标准,通过全面接入国内外银行机构、企业、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等,实现资金跨地域、跨行业、跨组织、跨币种的双向流动。业内人士表示,跨境资金清算体系的创新可以让企业更便捷地管理全球资金账户,在全球找到低成本的融资和高回报的投资机遇。同时,有助于提高国有银行的海外拓展能力和资金运作效率,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