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汇聚中外精粹 文化贸易网络仍待逐步完善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25日17:12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 杨溢仁)时值金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以下简称“交易会”)迎来了第20个年头。

从一个初创类的节庆活动到如今跻身世界著名的艺术节行列,通过不断的扩容、升级和攀越,交易会俨然成了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重要贸易平台。

业内专家认为,眼下进一步完善交易网络,扩大文化贸易“朋友圈”恰逢其时。

上海文化品牌开拓世界版图

作为艺术节支柱性品牌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旨在夯实海内外文化艺术领域的交往与交易,推动交流与合作,打造高效能的演艺贸易大平台。

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优秀演艺作品集聚一堂,你方唱罢我登场。借由演艺项目创投会、视频选拔推介会、展厅展示、现场与剧场推介演出等多样形式,交易会在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的同时,已逐渐成为汇聚世界一流演艺资源、演艺人才的艺术“大码头”,以及推广中国优秀文化,激发国内艺术原创力的活水“源头”。

交易会开幕首日,艺术节委约作品——杨丽萍编导现代舞剧《春之祭》便敲定于明年9月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艺术节演出。此外,新西兰摩登毛利四重奏也确认将于明年联手中国西部演出联盟,于9-10月进行第三次中国巡演。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的交易会共有来自53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参会,参会机构近460家,参会人员近800人,推介演出31台,专业研讨会8场。

著名作曲家谭盾表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就像一条纽带,不仅把创意者、投资者、教育者和很多艺术家连在了一起,也把上海和全世界最美好的城市连缀在了一起。

记者了解到,艺术节创办20年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中外著名艺术节、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团体参加了交易会。

每年都有万余个节目在这个文化贸易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交流交易,每届都有几百个节目在此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极大地推动了国内演出市场的发展繁荣。

“我作为中方的代表,由衷地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到艺术节来展示各自的风采。”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称。

文化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容

“去年,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在这里正式宣告成立。截至目前,已有41个国家与地区的157家艺术机构加入其中。不过,我们仍在努力扩大‘朋友圈’,以期深度挖掘更多的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金雷告诉记者,“依托‘一带一路’合作机制,沿线国家有望构筑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开展更深入的,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0年来,已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名艺术家、700余个中外艺术团体在艺术节上演中外剧(节)目1034台,超过465万观众走进剧场。

毫无疑问,今天中国正以积极、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致力于推动多元文化的平等、跨界、对话和交流。

在本次艺术节中,西班牙玛利亚·佩姬舞团的《我、卡门》、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巴兰钦之夜》、意大利热那亚卡尔洛·费利切剧院的原版全景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的《俄狄浦斯》……等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演艺作品汇聚一堂。

“一直以来,艺术节都致力于从源头集聚、邀请更多的艺术家来到这里,通过该平台让他们的作品走出国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表示,“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观众心目中享受文化成果的舞台,也希望通过艺术节的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专业机构每年都有交易成果。”

“这次上海真是来对了。”爱沙尼亚音乐会策划公司董事尤里·雷顿说,“我们在这里获得了很多受用的新资讯,也发现了不少合作机遇。”

“上海艺术节让大家体会到了国际标准。”立陶宛维尔纽斯音乐节执行总监鲁塔·普鲁茨韦齐亦向记者表示,“我们很愿意和中国的伙伴进行深入合作。可以说,每一年来参会我们都能感受到新的创意和新的‘火花’。”

巴格达国际戏剧节执行总监卡西姆·穆罕默德·阿里则呼吁:“希望上海能够邀请更多的阿拉伯剧团参与到艺术节的盛会当中,并给予阿拉伯艺术家更多的委约作品。”

“今后,艺术节将会继续巩固和提升专业性、国际性、引领性,夯实上海文化源头与文化码头的重要作用,使艺术节交易会成为汇聚一流经典,面向世界舞台的国际性文化品牌。”金雷直言,“不仅如此,也希望未来能更好地发挥跨文化交流平台的示范作用,让所有参与者共享全球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多措并举优化演艺贸易平台

站在20周年的节点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如何将更多的好作品“引进来”,将更多的好作品“推出去”?

对此,王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应进一步扩大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该联盟标志着“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的创新。其作为国际艺术文化交流的纽带,未来应继续连接并推动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更大范围的国际文化合作、交流,探索艺术文化的初心、共鸣,助力推动沿线各国在艺术领域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可借由互邀演出、艺术节总监交流互访、培训、论坛嘉宾邀请、专业创作教学、青少年艺术教育项目合作交流、互访文化周等形式多样的艺术文化实践,力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艺术机构的合作,提升双边及多边艺术文化交流层级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更大范围内的文化贸易发展。

再者,打造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的数字化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对接各国、各地区艺术节之间的优势资源和艺术家的信息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朋友圈”之间的集聚效应,以此拓展更多的合作机会。无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高效办节之中实为大势所趋。

最后,建立创新孵化和人才培养的新平台,通过跨地区、跨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艺术创新和技术革新,鼓励联合委约及联合制作。

二十载光阴,不负时代、不负期待。

“艺术最可贵的一点,在于它并不是你今天撒种子,明天就能收获,而是要你几年如一日,几十年如一日,甚至通过百年传承,才能感受到它的力量。”中国著名舞蹈家黄豆豆说,艺术节也一样,想要看到丰硕的成果,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一张文化金名片,必将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谱写出更闪耀的艺术华章。(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