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重回首 再望长江“母亲河”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0年01月07日16:46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1月7日电(记者余蕊)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如今四年过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人心。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向恢复健康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10日,向沿江11省市移交163个突出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115个。同时,沿江11省市累计自查问题3044个,目前已完成整改2076个。

2019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累计安排约1237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2019年1-11月,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发放贷款3621亿元、1529亿元支持长江大保护和绿色发展。

经过四年的努力,长江大保护提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2019年1-11月,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5%,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

“4+1”工程拿出“真招”“实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在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显示,近年来,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进展良好。

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方面,截至2019年12月中旬,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长度比2018年底增加3954公里;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增加32252吨。三峡集团已开工建设及股权投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95个,合同总金额438亿元。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以固废处理项目为重点,规划开展先行先试项目25个,总投资195亿元。

长期以来,长江沿岸是我国重化工产业的集聚区。2019年以来,沿江11省市已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958家,其中包括位于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44家。

长江的“病”需要分类施策、系统治疗。江苏省南京市在整治搬迁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过程中,采取“关闭、转产、整治、搬迁”等措施区别对待区域内404家工业企业。对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小化工企业,彻底关停,根据拆迁评估,给予补偿;对大化工企业采取“一厂一策”办法,支持企业搬迁。在善后处理方面,始终坚持“平稳停产、安全拆除”的原则,积极协调企业近2万名职工安置分流、再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船舶污染治理方面成效也很显著。目前,长江经济带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2019年1-11月,长江经济带港口接收船舶垃圾总量7.82万吨。

截至2019年12月中旬,沿江11省市已有579座尾矿库完成闭库。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石排、柯树塘和涵水片区三个满目疮痍的废弃稀土矿山,如今重现出绿水青山本来面貌。三个废弃矿山的水土流失强度已由剧烈降为轻度,水土流失量降低了90%,植被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水体氨氮含量削减了89.76%。原来废弃的稀土尾砂,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经过客土、增施有机肥和生石灰改良表土后,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2018年3月,治理前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废弃矿山

2018年3月,治理前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废弃矿山

2019年4月,治理后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地区

2019年4月,治理后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地区

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长江“母亲河”的健康,与沿岸百姓休戚相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长江两岸已完成造林绿化1318万亩。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地区原本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当地政府先后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清理整治“小杂船”162条(户),搬迁居民2508户,腾出岸线5.5公里。生态修复后五山及沿江地区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免费开放,配套足球场、排球场、沙滩以及11.5公里慢行步道等运动场所。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效益开始显现。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试运行一年完成竣工验收,5万吨级海船可直达南京,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达重庆,三峡过闸船舶标准化率提高至88%。2019年新开通铁路运营里程2684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000余公里。武汉至十堰高铁通车运营,结束了鄂西北地区多个县无高铁的历史,直接惠及沿线近3000万人。

实践证明,长江大保护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够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1.46万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

长江沿岸多地涌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截至目前,湖北省宜昌市累计关停化工企业38家,52家就地改造企业完成技改项目59个。2019年1-10月,宜昌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5.04亿元,同比增长11.9%,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达35%,比2016年提高21.8个百分点。寻乌县文峰乡石排稀土工矿废弃地,经过治理,已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用地7000亩,打造成寻乌县工业用地平台,目前已入驻企业28家,新增就业岗位8000余个,直接收益3.48亿元以上,实现“变废为园”。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