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23日电(郝菁 翟卓 沈寅飞)人民银行23日早间发布公告称,在开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500亿元的基础上,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500亿元逆回购、2000亿元MLF、2977亿元TMLF到期,央行已于15日对本次到期的MLF和TMLF进行了提前续做,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全口径计算,当日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4477亿元。截至目前,央行本周已开展的逆回购操作总额为1600亿元。
5月份以来,回购利率从0.6%的隔夜反弹到2.0%的水平。目前受月中缴税缴款结束、央行超量续作MLF以及重启逆回购的影响,国内短期市场利率大幅下降。此前政策中提出的降准没有落地,近期中长期市场利率呈现上升态势。周三(7月22日)央行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资金面呈现出先松后紧的局面。
截至7月23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报收于1.8580%,较7月15日下降16个基点;1周期利率报收于2.2070%,较7月15日上升6个基点;2周期、1月期、3月期、6月期、9月期、1年期利率分别报收于2.1920%、2.2390%、2.5410%、2.6540%、2.7090%、2.7830%,较7月15日分别上升8、14、30、32、27、27个基点。
市场有声音认为,短期市场利率随着逆回购逐渐到期,将止跌企稳。中长期市场利率整体偏紧的格局难以改变。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虽然目前经济出现了边际改善,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流动性不再过度宽松,但由于经济仍面临内部和外部的众多压力,所以货币政策也只是边际变化,还谈不上明显的转向甚至是收紧,央行还将维持金融条件宽松。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基本到位,预计后续以稳为主。”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将资金价格稳定在当前水平,说明当前的资金利率基本符合央行认为的合意水平,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调整基本到位。LPR连续三个月维持不变,降成本目标下仍然需要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货币政策难再收紧。为特别国债让路也使得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进度押后,8月、9月利率的供给压力再起,政府债券供给压力逐步累积,货币政策料难收紧。
目前,市场担心经济好转后货币政策会从宽松转收紧,但从消费数据看,目前国内的经济复苏仍不稳定,动力仍显不足,业内预计政策立即转向的概率不大。
明明认为,稳货币+紧信用组合仍会持续。经济基本面回升的方向已经确定,货币和信用都会有逐步回归常态的过程,这也是“逆周期调节”的应有之义。经历了4月中旬起暂停流动性投放、引导资金利率迅速回升的过程,货币政策已经退出了疫情期间的超宽松环境,货币政策已经调整到位。宽货币在前,宽信用在后,而当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信用也将向货币靠拢,宽信用节奏可能放缓或进入拐点。
屈庆则指出,央行货币政策的边际调整确实是有道理的,毕竟前期经济确实是从底部反弹了,流动性也不用过多投放。既然货币政策的取向是看经济趋势而作出适应性调整,那么后期一旦经济复苏乏力,可能货币政策从适度转向过度宽松的前提条件也就具备了。所以经济的趋势依然是决定货币政策后期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目前而言,二季度经济数据的反弹究竟是前期补偿需求的释放,还是疫情本身就对经济影响不大,分析认为是更倾向前者。一旦补偿需求释放放缓,经济也可能再度回落,那么货币政策后期也可能再度放松。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