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记者刘玉龙、闫鹏)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21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全体大会上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从四方面重塑金融发展的新优势。即全面增强金融普惠性,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发展,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金融效率的巨大作用等。
郭树清表示,面对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深化改革,严守风险底线,服务实体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对于下一步发展,郭树清提出了四点意见。
一是全面增强金融普惠性。实现金融的普惠性目标还需要做许多工作,必须坚定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业,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机构,既要有综合经营的机构,也要有特色化的专业机构。不同类型的金融主体坚守定位、取长补短、相互竞合,共同构筑金融生态体系。
郭树清强调,所有金融机构都要抓紧数字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服务大众的本领。同时,深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改革仍然十分紧迫,必须正视已经暴露的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问题,无论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商行、农信社、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都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郭树清表示,金融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财富管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人民群众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要防止风险外溢,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
二是努力促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康发展。郭树清表示,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支柱发展较为缓慢,占比过低,对养老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随着我国人老龄化加速到来,发展第三支柱已经十分迫切,金融业可以也应该能发挥重要作用。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也可以集中长期稳定资金,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成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重要力量,从根本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满足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资金需要。
“当前我国居民金融总资产已达到160万亿元,其中90多万亿元为银行存款,而且绝大多数低于一年期限,可转换为终身养老财富资源的金融资产规模十分庞大,优势十分明显。”郭树清说,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相关部委和金融企业对养老金融改革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据郭树清介绍,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就是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副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将选择条件较好的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先行参与,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探索新路子。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的前提,坚定不移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持续优化金融市场制度安排,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在扩大开放中持续提升金融体系竞争力。
四是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提升金融效率的巨大作用。继续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提升服务效率,密切关注和评估科技革命对金融业的影响趋势并做好前瞻性的部署安排。在监管方面也要加大科技应用,提升监管效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寡头垄断等风险,确保市场公平和金融稳定。
郭树清表示,金融行业将全力以赴支持北京“四个中心”的功能建设,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示范区,支持北京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北京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等。(完)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