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赵白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一致性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8日电  题:赵白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一致性

作者: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 

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 赵白鸽


“金融+双循环”的主题包含了有机的两大部分:一方面是如何打造全新的金融业态,另一部分是如何通过发展金融业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推动横琴澳门开展多元产业合作,打造全新开放格局的重要性与机遇性不言而喻。

过去,我国主要依赖于中国作为生产制造中心,欧美作为金融中心、研发中心与消费中心的传统国际循环模式,而现在,我们要转向更加多元、更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化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实现与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一脉相承。

澳门紧密联系GDP高达2.4万亿美元量级、与中国有千亿美元量级以上贸易规模的葡语商圈,其背后的市场空间与金融资源值得关注。葡萄牙是首个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西欧国家,巴西是“一带一路”沿线拉美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这些国家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数据显示,葡语国家中较大的经济体葡萄牙和巴西相关联的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了超过1850家上市公司,澳门所连接的葡语商圈市场广阔,资金资源丰富,这为澳门发展金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打造“双循环”新型发展格局,首先需要打通资金的循环。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支点,可以利用微小的投入撬动多方大量的资金流转。如何搭建“金融+双循环”的改革模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珠海横琴与澳门对外合作紧密,拥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当下,一系列措施正在将澳门“一国两制”和国际贸易自由港优势与横琴资源、空间等优势结合起来,为大湾区打通内外循环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在金融领域方面,琴澳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有关横琴新区金融立法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横琴片区在形成金融业聚集生态的同时加大了对澳金融招商力度,两地的金融人才交流与培养也已见成效。利好粤澳金融业发展与开放交互的政策频频出台,可见各级政府对两地金融领域交流寄予的厚望。

当下,琴澳金融合作成果显著,但进一步发展金融业态赋能大湾区建设,打通国家双循环发展,还需要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探索制度创新扶持金融业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为琴澳金融合作提供税收、产业、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营造一个普惠的经营环境,引导更多的创新资源、创新力量向粤港澳大湾区集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支持金融机构在澳门开展债券发行、投行、保险、融资租赁等业务,是推动大湾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如何开展金融业务的创新、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当前澳门与直接融资有关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业态称不上齐全,但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本地企业的经营资金周转、投融资活动也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金融业务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亟待突破。横琴与澳门实现更高程度的开放,离不开港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金融产业本身,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开放,推动粤港澳资金融通渠道多元化,完善交易所的建设,打通内地与港澳的人民币清算结算体系,促进资金便利化往来,提升本外币兑换和跨境流通使用便利度等多方位改革。

第三,如何让富有活力的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一方面,金融业可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繁荣的实体经济也将为金融业态带去丰富的资源。二者协同发展是双循环格局下的战略目标之一。目前,澳门与横琴的产业还较为单一,经济结构有待充实。所以,琴澳产业合作有哪些优势、发展怎样的实体经济、如何发展实体经济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蓝迪国际智库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产业、精耕企业,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结果导向”为原则,积极促进国际多双边交流合作。为合作伙伴国、地方政府及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不断挖掘、培育、推荐优质的国内外企业及项目联动发展。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联动国内外“政、商、 学”三界的资源整合平台,并建立起完善的智库网络、国际网络、城市网络、企业网络,为新型全球化提供中国方案。未来,蓝迪将以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最高效的多双边合作,最务实的产业实践为抓手,以国内外核心城市、经济体空间为载体,在创造性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中,积极挖掘、培养高层次国际人才及优质企业,为构建富有中国精神和特色的智库话语体系贡献蓝迪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提倡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这一角度来说,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未来蓝迪智库还将继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利用积淀下来的研究经验和成果,投入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中去。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