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闯、改,奋力书写自贸区建设“苏州答卷”

累计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制度创新成果100余项,其中4项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最佳”,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2020年,以占全国自贸区2.78%的面积,贡献了约4%的实际利用外资、10%的进出口总额;今年1-6月,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投资额等开放型经济重点指标占江苏自贸区的80%以上……

两年来,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以下简称苏州自贸片区)担负起“探路、引领、突围”使命,加快从“试验田”到“丰产田”的转身,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激发强劲创造力与发展活力,彰显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旺盛生命力,加速成为全国制度创新最活跃、开放底色最鲜明、产业优势最突出、创新动能最强劲、营商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最显著的自贸片区之一。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

自贸试验区是链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节点与战略支点,向外须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参与国际分工,吸引全球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向内可推动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和招商链“四链融合”,深度参与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瞄准“双循环”卓越先行者目标,两年来,苏州自贸片区以“探路、引领、突围”的姿态,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的道路上持续加速。

全国首创地方全口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设立全省首家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发面向外籍人士的移动支付工具(Su-Pay),扩容苏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苏州自贸片区以一系列创新制度为“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聚能。

中新合作赋予了苏州自贸片区独具特色的实践内涵。多年来,片区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吸收、融合创新,形成了自身优势。加快建设“新加坡苏州中心”“苏州新加坡中心”,推进共建国际化走廊等近50个中新合作重点项目等,依托中新合作独特优势,重点领域高水平开放已然厚积成势。

立足国内大循环,沪苏同城是苏州自贸片区的重大历史机遇,片区积极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探索差异化的“双城记”发展模式,实现与上海及周边重点城市的优势互补、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工厂是博世在中国最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拥有近万名员工。在沪苏同城化大背景下,博世不断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布局,苏州工厂积极承接上海研发总部的溢出效应,为自身研发能力带来持续提升。博世总裁陈玉东表示,随着苏州自贸片区建设步入深水区,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和创新机遇。

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林小明说,沪苏同城化给苏州自贸片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片区将继续对标先进,坚持问题导向,为企业和产业发展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让制度创新更有针对性,让片区企业更有获得感。

两年来,片区还积极携手19家联动创新区,推广制度创新成果47项,在服务苏州市域高水平统筹协调发展方面下足功夫,助推苏州再造新时代发展新优势,创造发展新地缘。

厚积资源促转型,高端化产业和国际化创新实现新跨越

今年上半年,苏州自贸片区生物医药“一号产业”成果迸发,营收和产值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6.9%,新增6款创新药上市销售、累计15款,新增一类新药临床批件68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6个,全市新增8家生物医药上市企业、总数达25家……这背后,是苏州自贸片区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上进行的持续有力探索。

打通“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全链条制度性障碍,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制度集成创新率先落地;探索推出“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证券化”获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特殊物品风评中心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生物医药集成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大力发展特色新兴产业的同时,园区持续做强主导产业。设立以来,片区直接带动新设外资项目630个,增资项目294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70%以上;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今年以来实施“智改数转”项目844个,2家企业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占全国10%;首创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落地“关证一链通”等创新举措。

今年3月,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双双落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布局,推动片区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

“苏州自贸片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面积60.15平方公里,占江苏自贸区一半之多。作为江苏三个片区中的重要一员,苏州片区任务重大,使命光荣。要充分发挥探路尖兵作用,离不开政策保障和良好生态的有力支撑。”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说。

近年来,苏州自贸片区密集出台人才新政30条、外国人才便利化举措19条、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等系列扶持政策,设立全省首家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全省首发“人才政策计算器”,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双创债,全力营造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最优生态。

深化改革求突破,现代化治理打造新样板

“苏州工厂是博格华纳集团电力驱动转型的排头兵,成长非常迅速。”博格华纳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谈跃生对苏州自贸片区的营商环境频频称赞,据他介绍,博格华纳苏州工厂通过建立工程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能级,苏州自贸片区的各项创新举措畅通了企业成长通道。

营商环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自贸片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就是要以制度创新的“硬”实力,高标准打造最舒心的营商“软”环境,为地区发展创造最优质生态。

两年来一系列成果取得实效,设立全国首个地方国际商事法庭、首家自贸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优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营商环境创新行动计划,首创政务服务“融驿站”模式,发布首批免证事项清单,“三减一优”审批时限压缩 65%以上,营商环境模拟全球排名升至第25位;持续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在全国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审批监管全流程闭环治理,综合营商环境优势进一步凸显。

近日,国务院所属中国政府网“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专栏刊发“苏州工业园区着力优化生物医药产业营商环境”视频及简报,这是该栏目首次对地市级以下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成效作出推介,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对照国际最高标准,苏州自贸片区综合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多重历史性机遇叠加期,苏州自贸片区将持续聚焦产业创新、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积极借鉴探索、先行先试,全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以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努力在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新征途中彰显‘园区精神’、贡献‘苏州样本’。”孙扬澄说。(王梦菲 李优)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